研究/論述

A blow to human rights: Taiwan resumes executions

the Death Penalty in Taiwan, 2010 

Annual report by TAEDP

 

Summary 

Taiwan's government has over the past decade asserted that it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abolition. Despite this, it has neither offered a timeline for abolition nor proposed concrete steps toward that goal. It continues to carry out executions and does not see a moratorium as necessary to move toward abolition. Thus, after a four-year hiatus, in 2010, Taiwan resumed executions. 

On April 30, the Ministry of Justice executed four people.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said the executions were "in line with the law," civic groups and academics believe they violated Articles 6 and 14 of the ICCPR, which Taiwan incorporated into domestic law in 2009. 

On May 28, the Constitutional Court dismissed three applications for judicial review submitted by the TAEDP on behalf of death row inmates. In doing so, the justices avoided reaching a consensus on a controversial issue. 

As of the end of 2010, 44 people were at imminent risk of execution. Four persons saw their death sentences finalized during 2010 and four were executed. 

We urge the government to take the following steps: 

代表圖片/插圖
English(英文)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馬總統接受國防部對江案的無感道歉嗎?
2011年02月01日 中國時報
林峰正(律師、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
 
關於江國慶疑遭冤殺乙案,馬總統透過發言人表示,對於此案相當關心與重視,總統認為,江國慶案蒙受的冤屈,顯示政府須堅持改革,讓司法做到毋枉毋縱,不容類似冤案再發生。
 
再來看看本案禍首國防部的反應,他們在檢方聲押可能真兇許榮洲之後,對外發布新聞稿表示尊重偵辦結果,但卻又說空軍偵辦之時,曾將許員列為嫌疑人,並採集指紋、掌紋及血液送請刑事局及調查局鑑定比對,因與案發現場所遺跡証不符,且許員事後否認犯罪,方排除許員涉案。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編按:本文將刊登於2010年12月出版的81期司法改革雜誌 。但高等法院檢察署於12月7日針對高院再更二審的無罪判決聲請上訴 ,因此民間司改會 決定先將本文上網,供社會大眾及法界人士參考。

從個案到通案的正義長路
~要結束蘇建和三人與被害家屬的煎熬,要讓司法改革產生實際的影響力,需要最高法院擔負起責任,駁回檢察官的上訴,以行動告訴被害人家屬,他們要的正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獲得,如此也讓蘇案再更二審判決對其他纏訟多年的疑案有所啟示。

李佳玟(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一、    前言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上午,聚集在台灣高等法院門口等待蘇建和案再更二審判決結果的社運團體,在聽到被告蘇建和三人被判無罪後爆出歡呼聲。高昂、歡欣的情緒,與三年半前聽到再更一審法院判決蘇建和三人有罪且應處死刑的悲憤形成強烈的對比。對於參與死囚平反的社運團體以及辯護律師而言,判決結果最為重要,尤其在本案中,有罪的結果通常意謂著被告將面臨極刑。作為一個刑事訴訟程序的研究者,個案被告是否能獲得程序正義雖然重要,我更關心這個判決所採納的法則可能產生的通案效果。特別是蘇案與幾個纏訟多年的爭議案件(例如:邱和順案)擁有類似的特徵 --(1)原來的有罪判決高度仰賴被告自白,(2)偵查過程存在刑求取供的爭議,以及(3)這些案件都發生在刑事訴訟法修正之前。因而,蘇案再更二審法院究竟依據何等法則判決被告無罪,這些法則能否對其他案件的處理有所啟發,以及在多大的程度蘇案再更二審判決反映出近年司法改革的成果,相當值得所有關心司法正義的人進一步去探究。限於篇幅,本文將對蘇案再更二審判決的幾個重要爭點做一簡要的討論。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編按:蘇案即將於11/12早上10:00於高院刑事庭(博愛路127號)宣判,邀請大家到場聲援。更多資訊請上蘇案平反行動大隊網站。PNN公視議題中心也於11/14將舉辦「司法冤大頭 」座談會,歡迎大家參加。

說個故事給蘇建和案的承審法官們聽
(本文轉載自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文/吳豪人

平野龍一(司法官考試口試委員):「假設在絕對需要律師協助的辯護案件裡,找遍全日本,卻找不到一個律師。這時候,法院應該如何判決?」
熊本典道(考生):「這時候,法院唯一能作的,就是無罪判決」
── 1960年日本司法考試口試會場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編按】 羅吉爾‧胡德教授應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之邀,於200911月份來台與關心死刑議題的各界人士會面,並與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合作舉辦一場公開演講,同時也和司法官人員訓練所合作舉辦一場工作坊。這篇文章為演講稿之中文翻譯,由黃白雪、李仰桓翻譯。

廢除死刑:全球廢除的發展與前景*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Progress and Prospects Towards World-wide Abolition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編按】 Saul Lehrfreund律師應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之邀,於200911月份來台與關心死刑議題的各界人士會面,並與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合作舉辦一場公開演講,同時也在1117日和司法官人員訓練所合作舉辦一場工作坊。這篇文章為工作坊之講稿的中文翻譯,由黃白雪翻譯。

國際人權標準的進展*

限制死刑的範圍與應用以邁向最終廢除死刑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tandards Restricting the Scop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wards It’s Eventual Abolition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新書介紹:《停止死刑:死囚鍾德樹的故事》】 

(本書為中英文版本合訂)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這是Roger Hood教授於2007年在北京的全球死刑改革調查研討會上所發表的文章【英國廢除死刑的過程】,內容非常精彩,可作為台灣廢除死刑運動的借鏡。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餘生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葉亭君(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委員)

總是被問到的問題

參與廢除死刑運動,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如果被害者是你的家人,你還會贊成廢除死刑嗎?

5月29日,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舉辦了「看見被害人」(Victims, We Care)座談,主講的是四度來台的攝影師Toshi Kazama,和Murder Victims' Families for Human Rights的執行長Renny Cushing。

那天聽他們講完,我有了一個或許無關宏旨(相對於人道人權)的回答,是小說家舞鶴的書名,「餘生」,剩下的人生。

恨暴力,不要恨那個人

Toshi Kazama自1996年起,便走訪全美各地監獄,拍攝未成年死囚。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

15歲男孩Michael,涉嫌強暴社區裡一位老太太。因為母親懷孕時吸毒,導致他只有8歲的智商,他寫信給祖父母,用破爛的文法說他想要一雙Nike鞋,旁邊還寫了PEACE。Sean自稱因信仰撒旦而謀殺三人;他只見過Toshi一次,卻寫信問Toshi願不願意去見證他的處決,因為他沒有親人會到場。Christina和男友一起殺死了介入感情的女孩,犯案時只有16歲。她被判死刑之後,母親只去探視了一兩次。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台灣讓死刑更殘酷

FIDH台灣死刑報告發表記者會—新聞稿

國際人權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uman Rights, FIDH)為世界上最重要人權團體之一。1922年成立,是第一個國際非政府人權組織,總部設在法國。FIDH目前由141個非政府人權組織所組成,聯盟成員橫跨世界上各個區域,來自100多個國家。

去年(2005)九月,透過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EDP)的協助及安排,FIDH由副主席Siobhan Ni Chulachain律師、中國人權(Human Rights in China)執行長Sharon Hom、FIDH辦公室主任Penelope Martin律師等組成三人小組,前往台北及高雄兩地監所、會見死囚徐自強、鄭武松、訪問其家屬與受害者家屬;亦拜會總統、法務部長、國防部、司法院長及宗教界、社運界、律師、警察等等相關代表人士。所得相關資料,已經於今年六月完成《台灣死刑調查報告:邁向廢除死刑?》報告。

此次FIDH所完成之台灣死刑報告,是針對台灣第一次在國際社會上發表國家報告(Country Report),將受到如國際特赦組織(AI)、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等相關組織之重視,對台灣人權保障的國際形象亦有重大影響。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頁面

訂閱 RSS - 研究/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