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懲罰的另一選項:紐西蘭的修復式司法
~大衛.卡路瑟法官(David J. Carruthers )訪談
⊙方潔
再創「世界第一」的新記錄 ──談紐西蘭修復式正義
文/金毓禎(文字工作者)
許多人對紐西蘭的印象,就是牛乳促銷廣告中提到的純淨牧草與水泉。喜歡運動的,會想到的是,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發明高空彈跳的國家。至於那些愛好大自然的,則不免聯想到,這裡是全球第一處乍見黎明曙光的地方。
紀念單國璽樞機主教修復式正義講座暨系列活動
⊙眉梵殊
《告白》這一部小說由日本新銳小說家湊佳苗所寫,2010年亦改拍成電影,由松隆子等人主演。不管小說或電影,不少論者都認為這都是湊佳苗對日本少年法的批判:太寬鬆了!成為少年犯罪的保護利器!一如東野圭吾的《徬徨之刃》一樣,甚而以這樣的故事來支持死刑的存在之必要。
不過,單純以反對和支持死刑來閱讀這一本書,可能已經削弱作者所要傳達的厚度和不同面向的觀察。從《告白》的電影和小說中,可以讓我們試著來想一些問題:
犯罪者的告白
⊙陳郁琦
今年三月及四月份,在台權會南部辦公室安排之下,廢死聯盟的張娟芬到南台灣大專院校各進行了六場演講,兩個月下來共講了十二場。雖然每場主題不盡相同,卻也幾乎環扣著鄭性澤案。十二場演講聽下來,我不敢說對鄭性澤案瞭若指掌,但若要我說明鄭性澤案的來龍去脈,也可以班門弄斧說明一下了。不過收穫最多的,不是對鄭性澤案的了解,反而是每場演講後五花八門的Q&A,及最重要的:身為社會中的少數意見,如何心平氣和地與整個社會溝通?
社會的少數意見
【廢話回音】我們吠完換你吠。
傷心之後
⊙張娟芬
轉錄自:廣 宋竑廣的部落格 - 殺人鬼、革命家與廢死
2012-03-21中國時報 【何榮幸】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是部讓人動容的電影,但我建議看過此片者進一步閱讀大陸《南方人物周刊》最新專訪,深入了解翁山蘇姬的「修復式正義」理念後,你會對翁山蘇姬更加肅然起敬,並對台灣民主現況產生更深刻的省思。
文/陳文珊(玉山神學院宗教系系主任)
(本文轉載自修復式正義連線網站)
序言:
從巴伐利亞到台灣
在十八世紀的巴伐利亞,立法者Wigulaus Kreittmayry在《刑法註釋》這樣主張,「刑求雖然是一極為危險與欺瞞的手段,但其被實施於巴伐利亞選候國中,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因此,刑求拷問是有益且必要的,在當時,也有著多數民意的支持背書,也曾一度被視為只要能夠適度地加以規範,就堪稱為「不應被懷疑的法律手段」[1]。
刑求拷問的全面廢除,原因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靠的絕不是民意,而是法學菁英諸如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之流,推動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才有以致之。時至今日,不再有人會主張,廢除刑求,「世界上將充滿無以數計的惡棍與惡行者,這將使公共生活充斥著惡行」。相反地,一個社會的法制是否健全,是根據有否刑求拷問,來作為判斷的依據。有比起刑求更好的調查偵訊的科學辦案,及安全控制的預防犯罪機制,可以有效保障社會共同福祉。
[編按] 修復式正義連線、廢死聯盟等單位所主辦的「正義女神的新天平」2012修復式正義國際研討會,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現場轉播並整理演講影像如下,錯過到現場的朋友可以在這裡找到您有興趣的演講實況。(陸續增加中...)
20120305-PNN-李茂生評修復式正義與司法改革
20120306-PNN-「加害者、受害者、社區與修復式正義」Kim Workman, Al Badilla Fuertes與盧映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