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觀點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編按:2007年9月17日,喬瑟夫.霍夫曼 Joseph L. Hoffmann 教授應政大法學院刑事法學研究中心、政大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成功大學法律系、輔大和平研究中心、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之邀發表專題演講。演講的主題為「死刑廢除前,我們能做什麼?」。廢死聯盟並且翻譯「麻州州長死刑諮詢委員會的最終報告」供大家參考。(全文下載請見下方)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推動廢除死刑 政府不能卸責

2010-04-23 蘋果日報
瞿海源/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召集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 

馬英九總統說廢除死刑是國家長遠的目標,法務部曾勇夫部長日前在立法院公開宣稱廢除死刑是終極目標,新上任的檢察總長黃世銘也多次公開表示贊成廢除死刑,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鴻池強調,廢除死刑是世界潮流,台灣是否跟進,只是時間點的問題。從總統到部長、檢察總長,乃至於立法院國民黨的黨鞭都表明要廢除死刑。

可是,不論總統或部長 、檢察總長,似乎都還沒公開說明為什麼他們主張廢除死刑。他們的主張和政策制定和執行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他們必須提出清楚說明。不能說了廢除死刑是目標,馬上又拿其他理由來否定。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天主教台灣主教團就廢除死刑之聲明
 2010.04.13  (原文PDF檔下載183)

天主教會從過去兩千年來的歷史深深體悟到:生命的終結,無論是有意或無意,為人類而言,都是無盡的失落與傷悲,因此,死刑絕不是解決罪罰問題的方法。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台灣宗教界支持暫緩並廢除死刑之連署
聲明文


有鑑於台灣社會因死刑存廢議題所引發的諸多熱烈討論,甚至導致支持與反對兩派間的嚴重情緒對立,我們在深感遺憾之餘,發表此一公開的呼籲。

 


首先,我們要為過去在宣揚尊重生命的價值理念上,不夠積極,以致於社會充斥著以暴抑暴的思想,表示歉意。我們更要為過去在關 懷受害者及家屬,以及促使加害者為其犯行悔改、道歉,進而與受害者及社會關係復和一事上,不夠用心,使得社會普遍對治安敗壞存有恐懼,表示歉意。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觀念平台-避免錯殺 應暫停執行死刑
2010-04-14 中國時報
張娟芬/作家 

上個星期六,《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針對死刑存廢議題辦了一場座談會。與會學者分別從法律、哲學與政治思想等不同角度來分析死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改進死刑論」漸漸的浮現。「改進死刑論」認為死刑不失為對於正義的一種莊嚴的宣示,但是由於認識到現實上國家經常性地濫用權力,所以主張應節制地僅僅用於最重大的犯罪。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觀念平台-廢除死刑 是選擇題而非是非題

2010-04-08中國時報
【黃丞儀】

     反對廢除死刑的論述當中,在哲學上最有力的就是所謂的死刑「恫嚇論」,其 主張為「國家執行一件死刑,可以嚇阻數件殺人案,進而保障更多人命」。此一主張援引不少美國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證明「恫嚇效果」確實存在。但是這些數據 具有高度爭議性,賓大華頓商學院的經濟學家Justin Wolfers曾指出他們在統計上的種種謬誤。

     退一步言,假使統計分析無誤,「恫嚇論」是否真如其主張者所言,無論本務論者或功效主義者都必須接受死刑,因為可以保障更多的生命?廢死 運動可以提出的初步回應是:這種以結果來正當化手段的「後果說」,將開啟「潘朵拉的盒子」。依其邏輯推演:如果剁掉雙手可以嚇阻犯罪,進而保障更多的人免於犯罪侵害,肉刑在道德上就有被證立的基礎。另外一個可能性是,為了要讓死刑產生更大的恫嚇效果,可以藉由公開死刑的執行,甚至加強死刑的慘狀,讓人民產 生害怕與敬畏,因此保障更多人的生命。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冤判不絕 死刑無解(林峯正)
2010年04月08日蘋果日報

 一個月來,因法務部前部長王清峰拒不執行死刑所引發的死刑爭議依然餘波盪漾,但世界上對於廢止死刑的努力卻從未停止,與死刑個案相關的進展也不斷更新。

首先,死囚徐自強在去年12月8日被台灣高等法院更六審判處死刑後,律師們立刻為他提起上訴,最高法院於日前以本案尚有事實未釐清為由,又將全案發回更審,案發距今已14年餘,徐自強遭羈押即將屆滿14年,依然生死未卜。


近鄰的日本亦發生司法判決逆轉的狀況,那就是1990年橡木縣足利市發生四歲女童遭殺害事件的被告菅家利和,在DNA鑑定技術改善幫助下,證明是無辜的,但菅家還是被囚禁達17年半才獲自由,宇都宮地方法院審判長佐藤正信及承審法官們還向菅家鞠躬道歉,菅家除表示感謝司法還他公道,也要求查明真相,杜絕警方違法辦案的可能性。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Courts must presume innocence

By Chang Chuan-fen 張娟芬
 

TAIPEI TIMES
Wednesday, Apr 07, 2010, Page 8

2003 was a year of many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of judicial reform in Taiwan. In January, the case of the Hsichih Trio, which had been stuck in the courts for years, took a dramatic turn as the accused were found not guilty. In February, the newly amended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刑事訴訟法) was promulgated and came into effect in September, formally incorporating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to the articles of law. 

代表圖片/插圖
English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回應黃瑞明教授

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文宣部主任

日前黃瑞明教授發表《資訊不對稱下的廢死爭議》一文,認為法務部的資訊不透明,在逐步推動廢死政策,卻用隱瞞社會大眾的方式推動,違反民主。

關於黃教授對於「政府資訊不透明」這個問題的觀察,我們也非常贊成,我們也跟黃教授共同呼籲,政府資訊應該公開。但是,黃教授文章卻認為,廢死聯盟在此過程中,把「黑手」伸入政府機構,干涉行政,這樣的評論意見有欠公正。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觀念平台-無罪推定原則不能讓步

2010-03-31 中國時報
張娟芬/作家 

     回想起來,二○○三年真是司法改革大放異彩的一年。一月,纏訟多年的蘇建和案「大逆轉」,三人獲判無罪;二月,新的《刑事訴訟法》公布,九月正式上路,「無罪推定」的精神正式寫入法條,相關措施包括:被告做刑求抗辯時,檢察官負舉證責任;重案與弱勢被告一律強制辯護;落實直接審理原則等等。

     「無罪推定」,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破綻百出。例如,蘇建和案判無罪,就是因為法官認為既有證據無法證明三人涉案;然而許多媒體卻如此詮釋:「這不代表他們沒有犯罪,只是證據無法證明而已。」

     這就好像說,某甲去逛書店,離開的時候警鈴誤響。某甲打開背包讓店員檢查,以證明自己的清白,果然背包裡並沒有任何可疑物品。結果店員說:「好吧,那你可以走了;可是,那不表示你沒有偷我們的書喔!只是證據無法證明罷了。」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死刑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