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無法阻止夕陽落下的日子—死刑犯與累進處遇改革

2021/01/06

  人的一生通常都停止在他死亡的那一刻,但死刑犯的人生在他被判死刑定讞、關進監獄等待死刑的那刻,就已經不會再前進了。這麼說是因為死刑犯進到看守所是不能參與作業的,日常生活如果沒有人接見,...

看見走在危途的人—訪李明洳律師

2020/12/30

在德臻事務所實習、受雇八個月的時間,明洳曾跟著郭怡青律師著手新北市中和縱火案被告李國輝的辯護工作一段時間,這是她第一次接觸重大刑案的辯護工作。除了法庭上經常面對要幫被告向法官爭取通譯的情況外,...

看不見的移工—訪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陳秀蓮

2020/12/30

台灣人可能會說「我沒有歧視你,你受到不公平對待是因為犯錯。」秀蓮比喻,同樣是酒駕,一個法國人跟一個菲律賓人在台灣的處境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從辦事處的應對就天差地遠。...

走入監所看看:練習想像一種生活

2020/12/30

做錯事的人被關進監牢,社會便以為除惡任務達成。他們後來生活如何?問號被擺在月球暗面,多數人坐在暖陽下不肯繞到陰暗面看看想想。事實上,這些背罪者與你我之間的相同可能遠比差異還多──...

死刑的後來—兩公約第三次國際審查影子報告之廢死議題盤點

2020/12/30

本次影子報告於內容上,廢死聯盟除回應前次結論性意見與建議以及第三次國家報告之外,也特別融入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ttee)...

【廢死星期四】幽閉的前奏是鮮血:邱和順案的國家酷刑

2020/12/21

邱和順長達數年24小時不離身地戴著手銬及腳鐐在看守所內生活,甚至遭到單獨監禁4年,且處於隨時可能被執行死刑的心理壓力下。2019年10月17日,經過半年的審理,模擬亞洲人權法院針對邱和順案,...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6條生命權提出之第36號一般性意見(CCPR/ 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二)

2020/12/17

文/謝煜偉(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圖非同原文刊載。(Photo by Ahmed Zayan on Unsplash) 此外如關於量刑證據的證據適格性(證據能力) 亦應做一定程度的限制。...

《後來的我們》展覽申請辦法

2020/12/16

  《後來的我們》展覽申請辦法   社會大眾從新聞中知道犯案當下的死刑犯,認識最壞的時候的他們。但審判、監禁一段時間後,後來怎麼了?   《後來的我們》想要呈現的是,每個人都會改變,...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關於公政公約第6條生命權提出之第36號一般性意見(CCPR/ C/GC/36)對我國死刑量刑基準的影響(一)

2020/12/15

文/謝煜偉(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圖非同原文刊載。(Photo by Daniel Gregoire on Unsplash) 一、第36號一般性意見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我國已簽署公政公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