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亞洲死刑大會,六月吉隆坡見!
【怕死異語:Chalynn X 四寶】廢死去死,貓咪萬能
文/Chalynn(動物溝通師)
階級的問題
文/陳地瓜(現職為法官)
Death Penalty: Fig Leaf for Government's Incompetence
Lin Hsin-yi
例外狀態中的語言與生命
文/洪慶峰(森森)(怕死讀書會成員)
「死」型正義─專訪吳豪人
採訪撰稿/葉宇軒(廢話電子報記者)
《無法送達的遺書》:9封遲來的掛號,台灣簽收。 ──專訪本書策畫葉虹靈
陳弘儒
健全公民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是社會成員對於憲政生活、憲改議題以及憲政時刻的活力討論。而佔據這些對於未來的憲政討論的核心議題,就是人權保障以及對於人權憲章的刻劃。在憲政時刻的許多討論,不僅可以反映出自主公民對於既有法政體制的規範性期待,也表顯出公民社會所擁有的人權價值觀。雖然權力分立與政府體制的討論展現了未來憲政機關的想像,但人權價值觀不僅會反映出對於國家整體權力行使正當性界限的刻畫,也回饋到社會自身對於基本價值的捍衛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