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展
在這個標榜人權價值的年代,為什麼我們允許極致暴力的存在?走過威權歷史的國家已經紛紛廢除死刑,但在司法信任度極低的台灣社會,為什麼還有死刑這個刑罰選項?為什麼人民會認為死刑可以帶來安全感?每個人對死刑的期待究竟有什麼呢?
這些問題,在台灣社會累積了許多思辨,但也很多人不願意討論。
「殺人影展」希望透過影像說故事,具體的感官經驗,或許可以觸及抽象思考到不了之地,讓更多人願意漂浮在死刑制度思辨的汪洋。
三年一度的《殺人影展》(Murder by Numbers Film Festival)由非政府組織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於2004年起主辦,2007年第二屆「死刑生產線」、2010年第三屆「亞洲與世界的對話」、2013年第四屆「逝去的臉 弒去的臉」、2016年第五屆「國家製造 產地直銷」,到2019年第六屆殺人影展「洞」,台語的念法是Khang。
Khang是洞,也是傷口的意思。我們想說的是,犯罪發生後,不管是這個社會、加害者、被害者他們的身心都有了一個洞、一個傷口,而我們要如何想辦法撫平這些傷痛?那些懼怕、困惑、無助的感受,躲在每個表面和平的日子裡、蹲在每個人我接觸間手足無措,成為日常的動態潛伏因子鑿出一個個孤立的洞?
希望殺人影展是社會對話、理解、療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