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凝視女性殺人犯」判決工作坊

近年台灣重大殺人案件中,不乏有「女性」殺人犯罪事件,如:八里「毒蠍女」雙屍命案、台中「驚世媳婦」案、新莊「狠嫂」水泥封屍案……然而,女性為什麼會犯下重大殺人罪?其背後有無特殊的心理歷程?與男性殺人犯有何不同?而透過判決書以及媒體報導等文本,女性殺人犯有如何的刻畫?能否及如何藉此看見她們?

廢死聯盟於過去幾年個別主題的死刑判決工作坊的基礎上,於今年夏天,將舉辦「凝視女性殺人犯」判決工作坊。本次工作坊,選定了若干女性殺人案件,並邀請長期關注死刑案件、性別議題之專家,以及具女性殺人案件承辦經驗之法官、律師,要透過他們的判決書以及報導文本,抽絲剝繭,凝視女性殺人犯。

今年的工作坊共計三日(8/7、8/14、9/11),透過紮實的實作課程內容、專家引導討論、學員成果發表及回饋,要再次呼喚有興趣做死刑判決研究的舊雨新知夥伴們,抽絲剝繭各個案判決書及相關報導文本,並共同產出一份屬於台灣本土的女性殺人記事判決報告(預計於10月世界反死刑日前後公布)。工作坊全程,將會有專家及律師擔任學員的導師,提供建議並且參與大家的討論。

2021年夏天,知名作家、專家、法官律師實務家,和你我一起凝視女性殺人犯!

 

立即報名(本次活動已報名額滿,謝謝!)

講師陣容

  1.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美國紐約州康乃爾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宜倩老師將帶大家從判決書或報導了解女性與死刑的關係,並探究其中所描述「事實」及「故事」。
  2. 張娟芬,廢死聯盟理事長。《無彩青春》、《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作者,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娟芬老師將以她細心且大膽的視角,跟大家分享她看過的女性殺人死刑案之心得及眉角。
  3. 陳欽賢,資深刑庭法官,又名「陳地瓜」、判決白話文達人。判決書看不懂怎麼辦?法官為什麼要這樣寫?沒關係,地瓜法官要教大家讀懂判決了!地瓜法官也將分享他在司法現場所看到的「性別」及自我反思。
  4. 平路,作家。平路以「媽媽嘴命案」為題材,寫出《黑水》一書。平路將為我們剖析她就《黑水》一書之「如何」寫作,透過他的眼看見案件中的性別。
  5. 胡慕情,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畢。曾任《台灣立報》文字記者、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文字記者、端傳媒特約記者。著有《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早期報導關注環境與人權,近年追蹤隨機殺人等社會犯罪案件,如湯姆熊殺童案、日月明功案。
  6. 李佩香,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長,柬埔寨語翻譯、教師,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節目主持人。
  7. 律師群:鄭凱鴻、黃致豪、任孝祥、林俊宏、李晏榕等律師

工作坊資訊

  1. 時間:2021/8/7(週六)、8/14(週六)、9/11(週六)
  2. 地點:實體舉辦,地點將另行通知(台北市)。惟後續亦可能視疫情發展及相關規定調整為線上形式舉辦。
  3. 對象:20位。只要對於死刑判決之觀察及研究有興趣,且願意全程參與三日的工作坊、完成課程中所指定之個案分析記事者都非常歡迎!(真的沒有所謂「具法律背景才能參加」這種說法!)(本次活動已報名額滿,謝謝!)
  4. 費用:無。惟錄取者於第一天報到時須繳交保證金500元,全程參與並完成報告者,將於活動結束時退還,並頒發結業證書及贈送廢死嚴選好書一本
  5. 主辦單位: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報名須知

  1. 因本工作坊具有課程延續性,如無法三日全程參與,請勿報名。
  2. 即日起至7月23日接受報名。報名時,請完整填寫報名表單並須填寫約500字之報名動機,我們將會在7月24日通知錄取及候補名單。(本次活動已報名額滿,謝謝!)
  3. 填寫報名表後會收到系統通知信,惟不代表錄取通知,經錄取者將會另外收到錄取通知。
  4. 若有疑問,請再來電或來信確認(02-23951158、[email protected])。

 

立即報名(本次活動已報名額滿,謝謝!)

議程

 

8/7(六)

8/14(六)

9/11(六)

 

【講座及討論Ⅰ】

【講座及討論Ⅱ】

【成果報告及回饋】

共計5個案件。每個案件進行約1小時:

  • 學員報告所撰寫之個案記事(30分鐘)
  • 個案律師及專家提供回饋(20分鐘)
  • 討論(10分鐘)

09:00~

10:00

報到 (09:00-09:30)
工作坊介紹(林欣怡)
學員自我介紹 (09:30-10:00)

--

10:00~

12:00

看見判決書中的性別

(陳宜倩)

判決書或報導是否不單只是描述「事實」,還說了一個充滿情緒的故事?又有多少是根據刻板印象而來的?

法官原來這樣想

(陳欽賢)

要怎麼看懂判決?法官為什麼要這樣寫?地瓜法官也將分享他在司法現場所看到的「性別」及自我反思

學員報告及個案回饋

主持人:陳宜倩
蔡京京案(黃致豪)
王麗芳案(任孝祥、李佩香)

12:00~

13:30

午餐+午自習

午餐+午自習

午餐

13:30~

15:30

看見林于如

(張娟芬)

透過「媳婦林于如」的案子,對判決進行分析,帶我們抽絲剝繭,爬梳法官的判決到底寫了什麼?如何判死?

看見謝依涵

(平路、鄭凱鴻、胡慕情)

講者們將從《黑水》一書之寫作、從案件辦理、從記者報導經驗帶我們「看見謝依涵」

學員報告及個案回饋(13:30~16:30)

主持人:張娟芬
謝依涵案(林俊宏)
張芳馨案(李晏榕)
林于如案(張娟芬)

15:30~

16:00

Tea Break

Tea Break

16:00~

17:00

綜合討論

綜合討論

【廢死星期四】即將步入禮堂的她,為何下藥刺穿79歲老人胸口?台灣「女性殺人犯」不為人知深淵

儘管台灣女性殺人犯僅佔10%不到,每當女人犯下殺人罪行,似乎總有各種聳動封號,「驚世媳婦」、「蛇蠍女」、「狠母」──她們被視為不合格的惡毒女人,但若是爬梳判決, 她們犯下惡行竟也往往因為身為女人,無處可逃的女人。

我參加「凝視女性殺人犯判決工作坊」...

廢死聯盟暌違兩年的死刑判決工作坊在今年夏天再次登場,這次的核心關懷是要試著爬梳、釐清女性殺人犯,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和狀態?對我自己而言,往往過去大家在談及「死刑犯」時,可能會直覺地認為是男性。這樣的狀況除了反映現狀(台灣目前也僅有一位女性死刑犯)之外,是不是女性也可能面臨共通或不同的困境?我在實習的期間也擔任這次工作坊的觀察者,並以本文為記。

太自然了所以看不見:從性別角度談女性死刑犯

法律或法院判決的用語,有時看似性別中立。但我們可以進一步質問,究竟是性別中立或是性別盲?法官若在性別這一題缺席了,案件的重要細節可能會被忽略。張芳馨殺害小姑,他的丈夫在姑嫂衝突中是什麼角色,我們無從得知。蔡京京與男友曾智忠殺害蔡母,兩人感情互動裡的權力關係,判決隻字未提。謝依涵和被害老翁究竟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感情關係,法院沒有著墨。看似保持中立且沒有說清楚的那些,很多時候反而是量刑審酌的關鍵。

凝視女性殺人犯(三):我想做他純潔的新娘

本文指出的某些問題,在男性殺人犯的案件裡也存在,比如法院不調查或淡化犯罪的前因與脈絡,證詞可信度的取捨缺乏合理說明,判決以某些未必符合實情的用語來誇飾被告的惡性,拒絕調查對被告有利的因素,量刑部分拼貼制式化用語等等,都不是女性殺人犯獨受的待遇。「康乃爾報告」所說的雙重審判,對於男性被告來說可能也有部分成立,因為量刑的部分就是在審被告這個「人」以決定刑度。不過,男性被告所受的第二重審判,似乎主要是階級、學歷等因素而不是性別,因此性別因素也不能完全排除。

凝視女性殺人犯(二):地位低下的棄婦

這幾位女性殺人犯都因為家庭關係的糾結而犯下重罪,林于如、王麗芳、張芳馨都在結婚後與夫家親戚同住,也都在「從夫居」的框架裡居於邊緣劣勢。她們被家庭所定義,但是她們在家裡的位置卻似乎很不穩定,很容易失去。她們三人都生了孩子,但還是有棄婦的擔憂。

凝視女性殺人犯(一):法律與性別的雙重審判

廢死聯盟在今年八月舉辦了「凝視女性殺人犯」工作坊,這個故事可以從「康乃爾報告」說起。二〇一八年,康乃爾大學法學院世界死刑中心出版了一份報告,探討女性死刑犯的問題,標題是「Judged More Than Her Crime」,可以譯成「審判她的犯罪並評斷她」。「judge」可指司法的審判,也可以指人對人的(道德)評斷,「康乃爾報告」的意思是當女性犯罪時,她在法庭上所受到的評價往往不只是法律對於罪行的評價,也包括了社會對於「她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女人」這樣的,以性別為框架的道德評斷。

太自然了所以看不見:從性別角度談女性死刑犯

法律或法院判決的用語,有時看似性別中立。但我們可以進一步質問,究竟是性別中立或是性別盲?法官若在性別這一題缺席了,案件的重要細節可能會被忽略。張芳馨殺害小姑,他的丈夫在姑嫂衝突中是什麼角色,我們無從得知。蔡京京與男友曾智忠殺害蔡母,兩人感情互動裡的權力關係,判決隻字未提。謝依涵和被害老翁究竟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感情關係,法院沒有著墨。看似保持中立且沒有說清楚的那些,很多時候反而是量刑審酌的關鍵。

凝視女性殺人犯(三):我想做他純潔的新娘

本文指出的某些問題,在男性殺人犯的案件裡也存在,比如法院不調查或淡化犯罪的前因與脈絡,證詞可信度的取捨缺乏合理說明,判決以某些未必符合實情的用語來誇飾被告的惡性,拒絕調查對被告有利的因素,量刑部分拼貼制式化用語等等,都不是女性殺人犯獨受的待遇。「康乃爾報告」所說的雙重審判,對於男性被告來說可能也有部分成立,因為量刑的部分就是在審被告這個「人」以決定刑度。不過,男性被告所受的第二重審判,似乎主要是階級、學歷等因素而不是性別,因此性別因素也不能完全排除。

凝視女性殺人犯(二):地位低下的棄婦

這幾位女性殺人犯都因為家庭關係的糾結而犯下重罪,林于如、王麗芳、張芳馨都在結婚後與夫家親戚同住,也都在「從夫居」的框架裡居於邊緣劣勢。她們被家庭所定義,但是她們在家裡的位置卻似乎很不穩定,很容易失去。她們三人都生了孩子,但還是有棄婦的擔憂。

凝視女性殺人犯(一):法律與性別的雙重審判

廢死聯盟在今年八月舉辦了「凝視女性殺人犯」工作坊,這個故事可以從「康乃爾報告」說起。二〇一八年,康乃爾大學法學院世界死刑中心出版了一份報告,探討女性死刑犯的問題,標題是「Judged More Than Her Crime」,可以譯成「審判她的犯罪並評斷她」。「judge」可指司法的審判,也可以指人對人的(道德)評斷,「康乃爾報告」的意思是當女性犯罪時,她在法庭上所受到的評價往往不只是法律對於罪行的評價,也包括了社會對於「她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女人」這樣的,以性別為框架的道德評斷。

沒有內容。

我參加「凝視女性殺人犯判決工作坊」...

廢死聯盟暌違兩年的死刑判決工作坊在今年夏天再次登場,這次的核心關懷是要試著爬梳、釐清女性殺人犯,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和狀態?對我自己而言,往往過去大家在談及「死刑犯」時,可能會直覺地認為是男性。這樣的狀況除了反映現狀(台灣目前也僅有一位女性死刑犯)之外,是不是女性也可能面臨共通或不同的困境?我在實習的期間也擔任這次工作坊的觀察者,並以本文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