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影展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李家同(本文作者為暨南大學教授,著有《讓高牆倒下吧》、《鐘聲又再響起》等書。)

     我非常反對死刑,這當然和我的宗教信仰有關,我信天主教,從小就養成了尊重生命的觀念,死刑,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都是不尊重生命,不僅如此,死刑也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因此我是絕對地反對死刑的。如果我們看看人類的歷史,我們有時會發現人類的過去事蹟並不是很值得我們驕傲的。有時我們會對〝獵人頭〞這種習俗感到非常不解,總認為這種習俗是野蠻的,文明的人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殺人影展

李達義2004

     放在傳統紀錄片的領域,《正義難伸》(The Thin Blue Line)的確是一部叫人感到驚奇的作品。除了導演的訪談手法之外,《正義難伸》多了許多傳統紀錄片不敢(或不願)使用的「虛構」場面。例如,依照受訪者所言,重新請演員演出案發當時的場景,或是片中一再出現、強烈的視覺母題(一滴牛奶滴下)。經過多年的時間考驗,本片所使用的戲劇性手法,不但沒有在當代紀錄片中消失,反而經過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華氏九一一》(Fahrenheit 9/11)、《科倫拜校園事件簿》(Bowling For Columbine))等片的導演等人的發揚光大,成為當今紀錄片的重要手法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當代的紀錄片工作者,不再天真地相信攝影機能「記錄真實」。攝影機的確能捕捉下現實的某個切片,但因此宣稱這樣片面的片刻為「真實」,則太過於天真以至於失真了。取而代之的信念,則為相信「真實」總是建構出來的;一部紀錄片的成敗,不在於它建構了什麼樣的真實,而在於它對人們原來對真實的信念,挑戰了多少,也就是不斷地向下挖掘真實的深度。就此觀之,拍攝於1988年《正義難伸》,是當代紀錄片的先趨者之一。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前)

頁面

訂閱 RSS - 殺人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