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讀書會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人權

廢死星期四
「怕死讀書會《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活動側紀

梁廷瑋(廢死聯盟志工、文化大學法律系學生)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人權

怕死讀書會《絕歌》快訊--尼伯特颱風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人權

 

給我一張板凳,讓我們撐起一個溝通的可能。

廢死聯盟自今年四月起,每週四晚上舉辦【廢死星期四】講座,從不同角度探討死刑與廢死的相關議題。過去一個月,每場【廢死星期四】皆吸引超過30名參與者,遠遠超過廢死聯盟辦公室可提供的空間與座椅。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內容分類(舊,nid 257x 之後)
廢除死刑

 沒有華麗的場地和豐富的資源,但有一群關心生命的人,以死刑議題作為核心,在每個星期四聚集。我們期待,廢死星期四成為一個平台,讓大家自由的來、自由的去,一起在這裡讀書,了解死刑個案、認識「同學」、以及看見被害人的模樣。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演講:謝煜偉|整理:林政佑

    死刑這一議題,往往被簡化成單純的廢除與存置兩種談法,確忽視了許多更需要細緻討論的問題。因此,謝煜偉教授嘗試從:死罪、死刑、死囚等幾個面向來剖析之,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死刑制度。首先,謝教授提出一個問題:「死刑如何出現?」死刑由判決而來,可是怎麼樣才會得出一個死刑判決?這個問題在過去的死刑辯論中是被忽視的,其次,受到死刑效力所及的受刑人,也就是死刑犯,在他定讞後到等待死刑執行的空白時期,這樣的情境又是什麼?

    死罪的部分,過去戒嚴時期台灣有許多的特別刑法,其中有許多判處死刑的犯罪,2006年才廢除唯一死刑,又受到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第2項規定內國法化後,死刑應僅限於情節重大之犯罪,整個死罪的使用朝向殺人及其結合犯等犯罪行為,而背後的最根本就是一命抵一命的應報思維。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盧有恆

七月份怕死讀書會閱讀的是探討懲罰與社會控制的經典作品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作者David W. Garland分析英美兩國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變遷影響刑事制裁制度的改變,探討兩國刑罰-福利主義與嚴罰性司法變遷過程背後的社會成因。

英美刑事司法的演變-刑罰-福利主義的興起

    Garland指出,歐美在建立主權國家的過程中,將原本由民間私自裁決與懲罰罪犯的權利收歸國有,並且建立起警察、檢察、法院與監獄,當時對於罪犯的的懲罰建立在社會大眾的憤慨情緒,並且透過嚴刑峻罰嚇阻犯罪。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廢聲廢影】書、電影、音樂、戲劇;所有藝術,都是生命的藝術。

⊙徐沛然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憂傷何時盡?

林欣怡(怕死讀書會成員)

去年十月份第三屆殺人影展的神祕場放映的是「憂傷無盡」,不過當時因為忙碌,所以怕死讀書會在影展後沒有機會好好討論這部紀錄片,事隔4個月,大家才又相約來開講。

導演David André是法國人,1999年他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採訪一位即將被執行死刑的死刑犯。Sean Sellers在16歲時被判處死刑,1999年在奧克拉荷馬州被執行死刑,當時在美國及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的示威抗議,反對針對未成年者判處死刑及執行死刑,同時Seller也被認為在犯案時有精神障礙的問題,會被判處死刑有極大的爭議。死刑執行的前幾天,David André在死牢中採訪了Sean Sellers,也在赦免聽證會上,遇見了被害者的家屬以及加害者的家屬。

Sellers的故事或許不特殊,一個缺乏關愛、孤獨成長的小孩,在這個社會中比比皆是,但他的故事結局卻令人唏噓。Sellers的母親在16歲的時候就生下了他,沒多久就和父親離異,他從小和母親聚少離多,後來母親和繼父結婚,Sellers由外公撫養長大。在青少年時期,Sellers開始出現的叛逆狀況,和朋友鬧事、吸毒,最後迷上了撒旦信仰,終至於在1987年,16歲時,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和繼父。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單元分類(舊)

鄭詩穎(怕死讀書會成員、台大社工所碩士生)

「傷痛」是只有當事人才能夠了解的東西,「傷口」則是有可能恢復的社會性損傷…

結果,在發生那件事情之後,我從來沒有以性侵的打擊為理由請假或遲到過,一次也沒有。如今回想起來,其實只要聲稱「發生了一點意外」就行了。只不過,對於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對於要隱瞞那件事或不敢據實以告的行為總是帶著質疑、反感及不甘心,所以對於避重就輕或是直接扯謊的行為充滿了抗拒…

~小林美佳《為什麼會是我》p.162;p.42,43

《為什麼會是我》是本傷痛之書。

代表圖片/插圖
Chinese, Traditional
內容標籤(舊)
單元分類(舊)
訂閱 RSS - 怕死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