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廢死聯盟說的話,是為《廢話》。
在2010年的死刑爭議裡,我們受封為「最邪惡的人權團體」,我們的主張,看起來確實狗吠火車,所以《廢話》也就是「吠話」。知其不可而吠之,汪汪!《廢話電子報》於2012年2月首次發刊,每個月發行的廢話電子報是廢死聯盟實踐與社會溝通的方式之一,我們期許自己用淺白、易懂的文字,透過定期的發刊,持續跟社會對話。
韓國廢死的最後一哩路:訪朱立熙老師
採訪/林欣怡、吳奕靜
文字整理/吳奕靜
編按:接續顏思妤2014年為廢話電子報所寫的傻子敲磚?韓國廢死之路的漫漫長征,本次專題以亞洲國家廢死的近況為主題,訪問到政治大學韓文系朱立熙老師關於韓國廢死的進展。
朱立熙老師分享,雖然南韓在1997年12月30日金泳三政府末期最後一次死刑執行後,已經滿24年未執行死刑,被認為是實務上已經廢死的國家,但在法律上正式廢除死刑依然是漫漫長路。事實上自2014年後,韓國廢死運動的進展並不大。
死刑廢除法案多次在國會被提出連署附議
韓國過去25年間,從1996年到2021年共經歷七屆的國會(去年選出來的國會現在才剛開議),一共提案了9次死刑廢除法,最多曾經在2014年有175位國會議員連署附議,2015年172位,2016年甚至有200位之多,然而即使是在人數最多的2016年度送至大會表決也未通過。
年度 |
附議人數(韓國國會席次總數為300席) |
1999年度 |
90人 |
2001年度 |
92人 |
2004年度 |
175人 |
2008年度 |
39人 |
2009年度 |
53人 |
2015年度 |
172人 |
2016年度 |
200人 |
2019年度 |
75人 |
2020年度 |
12月才提出,人數未知。 |
韓國歷屆國會1999年度至2020年度對死刑廢除法草案連署附議提案人數統計,製表/吳奕靜
2016年雖然共有200人(歷年來最多人次)提出連署,但執政黨反而不敢提出法案,國會大會表決時也未通過。雖然有幾年的連署人數接近或者通過法案展開投票的標準,連署人數跟實際投票表現也不一,即使參與連署也不必然表示該國會議員會投下贊成票,連署附議與實際投票的落差顯示國會議員的積極性不足,國會議員仍然有來自選區的壓力,擔心遭到區域選民的抵制,進而影響下屆的選舉。
韓國看似沒有理由不廢除死刑,2019年、2020年都是由自幼小兒麻痺,擁有身障身分的國會議員李相珉提出廢死法案。而2019年提出法案時,以終生刑(終生監禁不得假釋)作為死刑替代方案,國會中三大黨並無任何一黨擁有過半席次,連署人數也較少,無法進入審理的階段,執政黨也認為廢死法案通過的機率是較低的。直到2020年執政黨大勝,且李相珉議員所在的共同民主黨也佔多數國會席次,才又提出死刑廢除法草案。然而目前國會的反應冷淡,由於韓國經濟情況糟糕,8月時,三星副董事長李在鎔才獲得假釋,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為國家利益請全民諒解,使得他原本兩年半的刑期,卻只在獄中待了兩百多天。全國焦點則都在疫情影響下的民生、經濟問題,國會議員對死刑廢除法的興趣自然就更少。經濟與疫情皆是國會議員首要關心的議題,死刑廢除法被認為沒有迫切處理的必要。在李相珉議員提出連署案後,網路上也查不太到關於連署附議人數的相關資料,可見反應冷漠。
疫情與保守派勢力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李相珉議員在2019、2020年皆提出了死刑廢除法草案的連署,因為知道連署且表決通過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又再提出反歧視法。李相珉議員以自身身障者的身分提出,來對抗主流社會對身障者的歧視,結果受到基督教的強烈抵制,因為韓國基督教強烈反同、反同婚,擔心反歧視法中的相關規範會使得基督教徒不能再反對同志,在法條上構成歧視,於是反歧視法的草案就連提到國會中都窒礙難行。
以政治狀況而言,死刑廢除法難以通過還有一個原因,韓國國會中的法制司法委員會(簡稱:法司委)原來就已經是韓國國會中最保守、顢頇的委員會。大部分參加法司委的國會議員為檢察官、法官出身而後從政,法司委可能基於自身的立場,以「遣詞用字不夠嚴謹」等理由,挑盡各種毛病來阻擋死刑廢除法。然而宗教團體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與人權倡議團體並不滿足於目前「形同廢除死刑」的現況,認為韓國不應該用法律一命償一命的方式來繼續維持死刑制度。
國家保安法與刑法仍可判死
以韓國既有的法律來分析,朱立熙老師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回到韓國的國家保安法、刑法來看,其皆保留了死刑相關的罪刑,讓死刑廢除法動彈不得。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當上總統四個月後,因為發生麗水-順天(全羅南道最南邊的兩個港口)事件,當時原先要被派到濟州島的駐軍被南朝鮮勞動黨滲透,陣前倒戈,軍隊拒絕前往濟州島,因此李承晚在1948年12月通過國家保安法。韓國到1998年金大中上任後,開始民主、自由化,經過幾任總統才大幅修改國家保安法。當年訂下的這份國家保安法在經歷民主化運動後早已不適用於現代社會,曾於2011年進行修法,但即便修改後,仍有五項法條最高可以判處死刑,也因此國家保安法被韓國自由進步派認為是惡法。當時在獨裁政權下的國家保安法,只有極少數真正用在北韓間諜身上,但大部分其實是在對付國家中的反政府與反對當政者的異議人士,羅織罪名以保安國家法起訴。
韓國刑法中也有數十條的罪刑可以處以死刑,是未修改過的,包含:引誘外患、逆賊、募兵利敵、間諜罪等。朱立熙老師認為,當國家保安法與刑法可判處死刑的法條都還在,要完整地廢除死刑就還有許多障礙,即便韓國已經停止死刑執行有20多年。
司法系統的微小進展
文在寅上任第二年(2018年),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全體11名委員一致通過向政府提出建議案,呼籲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第二任擇議定書並廢除死刑。到2019年2月,文在寅政府官方回應對國家人權委員會表示,考慮到當選的民意與死刑廢除法法案內容,現階段立法廢死有所困難,將會繼續進行中長期的研究與評估。
根據2019年6月韓國基督教放送(CBS)委託民意調查機構Realmeter中心的數據:51.7%支持死刑,37.9%支持現況(不執行死刑但保有可判處死刑的法律),7.8%主張完全廢死。韓國的人權團體與各宗教團體在得不到國會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曾提出現死刑違憲的主張,後續也開啟憲法法庭。韓國的憲法裁判官共有9位,其雖然在聽證會時皆表示反對死刑,但真正面對死刑違憲的要求時,裁決卻還是持保留態度。一如對國內廢除國家保安法呼籲的態度,也仍會因為需要防範北韓外患與間諜的考量,而顯得保守。這樣的態度也會讓人感受到實際上要推動死刑廢除法是更加渺茫的。
韓國首爾大學法律系教授韓寅燮在紀錄片《執行者的告白》中則表示,在金大中總統不再執行死刑後,多年來,沒有一任總統敢當劊子手執行死刑,沒有死刑執行的情況下,除了展現在行政、立法部門,司法部門也受到影響,同時人民也逐漸消除了對「廢死之後,窮凶惡極的犯罪會更多」的憂慮。司法部門受到的影響,展現在1990年代初每年第一審的判決統計大約30件,而2000年代初,已經下降到每年10件。到現在2010年以降,每年只剩下0-1件判處死刑的案件,可見審理過程更為審慎了。因此現在只剩下立法廢除死刑的程序。
社會媒體反應冷淡
電影《執行者的告白》從執行死刑的劊子手、獄卒的視角來看待死刑,對韓國整體社會有很大程度地啟蒙的效果,不過大部分的民意還是會認為「韓國已經是不執行死刑的國家,還需要特別立法來廢除死刑嗎?」然而全世界198個國家中,已經140多個國家達到完全廢除死刑,韓國並不在其中,並不算是完全的民主化國家。2020年聯合國大會第75/183號決議(停止死刑執行)的表決中對暫停執行死刑的決議案,韓國首次投了贊成票。從停止執行死刑的角度來看,韓國整體而言相對於台灣還是比較好的狀況。
韓國媒體對於廢死的討論仍然少有著墨。儘管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中的廢死小組會在世界反死刑日舉行記者會,或到憲法法庭前進行示威的活動,發表廢死的主張。這些活動已經成為每年儀式性的慣例,但大部分僅有天主教的新聞才會報導。以目前的政治情勢來看,文在寅認為跟北韓和解後和平經濟就能夠拯救韓國,這可能是一個誤判。如今北韓已關上與南韓的對話熱線。韓國面臨疫情影響下物價、房價暴漲、失業率又攀高的狀況,明年文在寅也即將交出政權,許多人將重心擺在下一次的總統選舉和疫情、經濟問題上。這樣的氛圍下,韓國在法律上實質廢除死刑的最後一哩路,尚須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