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當藝術家們在片中用吟詩、繪畫、音樂、歌唱、身體、口白、戲劇...等,表達沈重的死亡及死刑,影片本身的畫面跟配樂,卻不知不覺攜手形成一種唯美的、令人陶醉的、詩意的影像氛圍。本片的公開播映網址底下,有幾則網友留言稱讚本片「好美」。這讓我不禁好奇:困難而黑暗的議題究竟應該如何呈現?倡議式的直白論述,與重視美感經驗而拉出的迂迴距離,兩者之間有多少可能性?該怎麼思考「帶著美學距離地討論殘酷議題」跟「殘酷議題被詩意化」之間的差異,及可能的令人不安?甚至「形式」吞掉「內容」的浪漫化危險?或者是,越是無法逼視的現實,越需要用影像之「美」的轉化,讓人能夠接近?

【影評】清晨五點—這是椅子,還可以是什麼?

2019/09/01

當藝術家們在片中用吟詩、繪畫、音樂、歌唱、身體、口白、戲劇...等,表達沈重的死亡及死刑,影片本身的畫面跟配樂,卻不知不覺攜手形成一種唯美的、令人陶醉的、詩意的影像氛圍。本片的公開播映網址底下,...

然後幾個聳動的標題這樣的下著:「當至愛慘死眼前,你還支持廢死嗎?」然後幾個主流媒體的採訪片段裡頭有青澀導演的訪談,他告訴你他德國的朋友與台灣朋友對他的電影不同的解讀,然後在一些報導裡頭,透露出導演拍攝初衷似乎並非僅要讓大家探討死刑而已,而是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他的作品,反思當人們親身面對理念的阻礙與經歷時,才得以真正考驗是否能堅持到底、不違背初衷。從上面的訪談來看這部電影,就那麼有點像是電影中帶到的哲學家尼采後世的照映一般,尼采大概也很難預料到,終其一生厭惡反猶主義的他,所闡述出來的超人之說,在爾後卻被斷章取義應用於納粹之上。

【影評】理念與現實的考驗:The day to choose 審判

2019/09/01

然後幾個聳動的標題這樣的下著:「當至愛慘死眼前,你還支持廢死嗎?」然後幾個主流媒體的採訪片段裡頭有青澀導演的訪談,他告訴你他德國的朋友與台灣朋友對他的電影不同的解讀,然後在一些報導裡頭,...

不願處死兇手的母親、死刑雞尾酒白老鼠的律師和無罪開釋後的前死刑犯,他們是本紀錄片中三個故事的主角,共通點是都曾以不同的身份與死刑相連。看完本片以後,我心中沒有解答,反而多了許多疑問。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直是當重大刑案發生時,許多人主張的做法,要讓兇手為了他所做的事負責,並且藉此撫慰被害者家屬的心情,但是,被害者家屬的想法真是如此嗎?

【影評】三個近距離凝視死刑的故事:《死刑關係人》

2019/09/01

不願處死兇手的母親、死刑雞尾酒白老鼠的律師和無罪開釋後的前死刑犯,他們是本紀錄片中三個故事的主角,共通點是都曾以不同的身份與死刑相連。看完本片以後,我心中沒有解答,反而多了許多疑問。 以牙還牙、...

雖然沒人能夠證實這個故事的真偽,但就連不支持死刑的人應該也能理解,何以這名錯判無辜的法官會抑鬱而終。絕大多數人從沒想過的是,倘若案件並非冤案,被告並不無辜,當初判處被告死刑的人是否從此毫無牽掛,不曾為自己的決定後悔?判過死刑的人究竟是怎樣想?死刑判決改變了他們什麼?這就是紀錄片《Lindy Lou, Juror Number 2》想要探究的議題。

【影評】《Lindy Lou, Juror Number 2》:死刑陪審員的PTSD

2019/09/01

雖然沒人能夠證實這個故事的真偽,但就連不支持死刑的人應該也能理解,何以這名錯判無辜的法官會抑鬱而終。絕大多數人從沒想過的是,倘若案件並非冤案,被告並不無辜,當初判處被告死刑的人是否從此毫無牽掛,...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在這處電影裡看到結局時我們大概都得在心中打上這個問號?厄夜追緝令里的男主角亞斯格在整個夜裡是那個正義的化身,然而在他與電話那頭人的對話中,他透露出他也殺過人,一個年輕人,一個可能做了壞事但罪不致死的年輕人,一個無法主張正當防衛情境的開槍時機,他曾經開了槍殺了某個年輕人。那個花費幾近1小時在你面前看來剛正不阿、忌惡如仇的男主角,短短幾句話就讓他從正義化身,變為一個普通人,一個即便做了錯事,你卻願意讀他的無奈,願意同理他的失誤。

【影評】厄夜追緝令: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2019/09/01

在你的人生故事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在這處電影裡看到結局時我們大概都得在心中打上這個問號?厄夜追緝令里的男主角亞斯格在整個夜裡是那個正義的化身,然而在他與電話那頭人的對話中,他透露出他也殺過人,...

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極少是這個人某天靈光一閃想要犯罪,這個人只是更大的社會結構中的一員,他的犯罪行為,也是與社會結構的互動。  無奈的是,司法有其侷限,只能針對這一個「個人」給出判斷,而且往往是不確定結果是對是錯的懲罰。  懲罰的意義是什麼?懲罰的效用為何?是我看了這支片子之後,想不清楚答案的提問。

【影評】《等待 Menunggu Masa》:懲罰的意義

2019/09/01

一個人之所以犯罪,極少是這個人某天靈光一閃想要犯罪,這個人只是更大的社會結構中的一員,他的犯罪行為,也是與社會結構的互動。 無奈的是,司法有其侷限,只能針對這一個「個人」給出判斷,...

因為殺戮本來就應該是艱難的。  「一個人當然可以殺死另一個人,但真正的審判是讓他獄中活著,因為當兇手也被殺死時,就不會留下任何教訓,國家只會失去兩個人的性命」拜森.考拉是這麼說的。

【影評】《總組仔》:抉擇之艱難

2019/09/01

因為殺戮本來就應該是艱難的。 「一個人當然可以殺死另一個人,但真正的審判是讓他獄中活著,因為當兇手也被殺死時,就不會留下任何教訓,國家只會失去兩個人的性命」拜森.考拉是這麼說的。

整體來說這部片步調緩慢,以陰天、下雨和雪景為景的場景大量出現,而個角色也時常以眼神、手勢和對話語調來呈現情緒,傳遞了一種完整的抑鬱感。弱勢追求案情抽絲剝繭推理的懸疑片愛好者,大概會坐立難安的看完,覺得搔不到癢處,又讓人心情沈悶;但如果是對於刑事案件中,院檢辯三方的思路、被害者、加害者和雙方家屬的故事有感的人,將會極容易陷入本片之中,被一個一個角色提出的疑問環繞。  受害者是不是好人、自白說辭反覆的嫌犯以及犯案動機,會是影響你認為嫌犯該不該死的原因嗎?這是我在這部電影中,不斷在心中詢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影評】《第三次殺人》:誰的性命值得被奪去?

2019/09/01

整體來說這部片步調緩慢,以陰天、下雨和雪景為景的場景大量出現,而個角色也時常以眼神、手勢和對話語調來呈現情緒,傳遞了一種完整的抑鬱感。弱勢追求案情抽絲剝繭推理的懸疑片愛好者,大概會坐立難安的看完,...

【影評】銜尾蛇的命運:《殺了七個人之前》的啟示

2019/09/01

文/馬立軒【中華科幻學會】常務理事、東華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殺了七個人之前》(Shepherds and Butchers)改編自目前已退休、定居紐西蘭的前南非資深律師、法官克里斯.馬內維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