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死刑》讀書札記

文/李念祖(東吳大學法研所兼任教授)

《反對死刑》,是一本文字記錄;法國前法務部部長侯貝•巴丹岱爾畢生反對死刑的記錄;一本他為什麼以及如何在法國成功贏得國會支持,而立法廢除死刑的記錄。從他開始致力廢除死刑至今,已經事隔近半個世紀;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收錄了三十篇他深入思考死刑有無存在價值的重要文字,構成了一本完整、深度辯論死刑存廢而且歷久彌新的啟示錄。

317929362_10160197283305926_7339772005256668557_n.jpg
《反對死刑》一書收錄三十篇巴丹岱爾深入思考死刑有無存在價值的重要文字,圖/張惠菁攝。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法國的死刑制度,而是個跨越國度的主題,對於似乎多數支持死刑卻又長期廻避死刑存廢辯論的台灣公民社會而言,閱讀書中描述的死刑社會背景,應該完全不感陌生,或許還有進入時光隧道的領會;不同國度中類似的經驗竟然如此熟悉;台灣做為世界的重要成員,同樣不能不認真地思索反省這個久經世人反省的重要議題。不必驚奇法國國會為什麼會同意廢除死刑;兩位學者2021年做過一項學術性調查,即使在台灣,立法委員也有相當大的比例傾向廢除死刑;廢除論其實是深思熟慮的產物。

本書開篇文字即極具震撼作用,那是作者在1970年1月在雜誌上第一次發表反對死刑的文章,當時他直言不諱,以「只有病態的社會才會維持死刑」為題,為人們分析,其實也是質問:為什麼人們對於死刑制度背後的鬥性與恐懼,毫無抗拒能力,甚至毫無知覺?他的結論,直白而有力。那是因為,人們設想社會上其他的人會(像自己一樣)害怕死刑,因此而自感安全,「原始的報復心態」,像「怕黑的小孩唱歌壯膽一樣」,「幻想自己被保護著」,「不理性的恐懼造就了荒謬的解藥。」於是,「社會仍停留在幼稚園階段,無力揚棄這個無用又殘忍,行之超過千年的活人獻祭!」

近三年之後,他於1972年12月在另一家雜誌上發表的第二篇文章,更直指要害,在一椿駭人聽聞的重犯劫囚殺警案發生,而輿論及被害人雙親要求懲以死刑的時候,作為辯護律師的作者,卻以「血債血償」為題,訴求死刑不是正義。他指出:「刑罰令人畏懼,死刑令人害怕,卻無法壓制犯罪的發生。」兩名被告犯罪時,清楚知道「自己人頭不保的風險比其他任何時候都高!」死刑對於預防犯罪其實毫無作用!「他們無謂地殺人,行徑十分冷血。他們的殺人毫無意義可言,和他們的殘忍同樣明顯!」

他接著提問:「所以這兩個人是野獸、怪物」,「那我們又是以何名義,將適用於人,但不適用於怪物的法律套用在他們的身上呢?」、「正當我們的社會舉著正當防衛的大旗,意圖消滅妨害人類群體的怪物,但骨子裡不過是在認可或者實現死刑此一最嚴重的社會挫敗時,我們到底是如何定義這些怪物?又是以何種判準為據予以追捕、宰殺?」

他也提出回答;「這些高喊著血債血還的本能原始反應背後」,「如果不是某種排斥,就是某種恐慌」,「排斥,不去探究犯罪者內心中幽暗不可測的深淵」,「害怕在那黑洞中看見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暗藏著的獸性之人」,「害怕看見他那些咧著嘴、扭曲變形、令人不敢直視的投影」,對於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我們「不敢探問什麼因素讓他們走上不歸路」,「我們只在意他們暴虐無道的罪行」,「便足以喚醒沈睡在我們每個人之中的那隻古老卻從不鬆懈的怪獸」,「於是,我們寧願召喚那位嗜血嫉妬的神祇,讓我們自以為擁有操縱他人生死的權力!」

1976年,他在報紙上探討「死亡與司法」的問題:「在殺人,特別是殺孩童的時候」,殺人犯不正就是「褻凟神聖的穢物,應被摒棄於人類社群以外」,「不再有權享有法律的保障了嗎?」他這樣回答,「整個社會必須做出抉擇」,「如果決定將罪犯處決」,那麼這個社會即在宣告「它可以支配生命。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將國家權力凌駕於個人之上的政權皆保留且實施死刑。」

死刑仍屹立不搖的國家所盛行的觀念是,「國家可以支配人民的生命!」,「在現今已無君王的國度中」,「我們的司法仍停留在神啟司法的階段!」我們的國家鼓吹:「公民大於國家的觀念」,「卻沒有勇氣告訴世人它們是絕對的價值!」,「我們的心裡對死亡的焦慮是這麼地劇烈,以致我們誤以為同樣將人致於死地便能回應這份焦慮!」,「在這麽做的同時,我們不但無法讓自己免於殺戮的威脅,甚至還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1981年,他接任法務部部長,三個月後在國會演說,說明廢除死刑的法案。在他震撼人心的演說之後,國會投票通過法律,廢除了死刑!當時完整的國會記錄,已收錄在本書之中。

1999年開始,他不留情面地譴責美國仍然使用死刑處決自己的國民,將布希總統稱為「屠夫」,將西方僅存的、保留死刑的民主國家─美國,形容為「劊子手」!這些文字以及所以如此的理由,也都留在書中。

進入21世紀時,他在首屆世界反對死刑大會上演說,鼓吹在全球推動廢除死刑。他指出,死刑的存在,來自社會的不平等;死刑,更必然招致不可回復的寃假錯案,犧牲無辜;這正是為什麼死刑不公不義,不該存在的重要理由。

2002年,他為法文的《司法字典》完成了<論死刑>的條目;前一年,他也書寫了緬懷廢死鬥士雨果的紀念文章。本書的最後,則是他寫給台灣讀者的書跋,呼喚台灣廢除死刑!閱讀吧!敢於思辯反省吧!民主共和國的同胞們!不是為了任何人,而只是為了成就理性清明、拒絕支配他人平等生命的自己。

 

《反對死刑: 法國前法務部長與死刑的直球對決》
作者:侯貝.巴丹岱爾
譯者:謝歆哲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