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當興案—首宗落實量刑前社會調查的死刑案件

文/詹斯閔(廢話電子報特約記者)

dyu-ha-ngo-uvgkaxi-unsplash_0.jpg
圖/Photo by Dyu - Ha on Unsplash

自2012年12月最高法院開啟死刑量刑言詞辯論以來,救援律師們不斷強調「被告走到這一步,從家庭出身和境遇來看,有其原因。」2020年末,廢死聯盟邀集曾參與死刑辯護的律師們撰寫《死刑的重量:重大刑事案件的量刑辯護與挑戰》一書,希望讓大家看見死刑的不可回復性,以及死刑有多麼沉重,在量刑上應好好「重新思量」個案的生命背景。

2021年初,司法院發布《重大矚目案件之審前調查鑑定評估手冊》,要求法官在下量刑決定時需借助社工師、心理師、保護觀察官和精神科醫師等專門人士於判決前進行綜合性之團隊鑑定調查,以客觀提供法院作為決定刑度及處遇內容之依據,共同回顧和建構個案生命史。洪當興案更一審法院做了諸多量刑調查進而撤銷了原審死刑判決並改判無期徒刑,法官在判決書裡試圖瞭解他犯案前的人生歷程,並且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考量個案被告子女之「兒童最佳利益」、傾聽案件關係人的心聲;這是我國法院首宗在死刑案件落實「量刑前社會調查」的個案。期許未來法院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