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與行動
這裡會有廢死聯盟的新聞稿及倡議行動。
「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這個人」
(圖為挪威奧斯陸監獄)
編按:本文應人本教育基金會之邀撰寫,原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349期
文/ 林欣怡(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烏托邦,一個完全沒有犯罪威脅的社會,但我們知道這個願望不可能達成。即便在低犯罪率的挪威,也會有布列維克的存在。看到那麼多重大刑事案件接續的發生,沒有人會不憤怒;想到被害人,沒有人會不心疼。
但是,社會氛圍習於將犯罪成因完全歸咎於犯罪者自己的瑕疵與問題,或許怒氣找到了出口,不過,問題並不會就此解決。
部分輿論說,犯罪者要被抓到、要被司法審判、要獲得嚴厲的刑罰、要讓他們不再有犯罪的機會,這樣才能稍稍平撫人民的不安。因此,很多人會說:死刑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有問題的人。
可是,若我們想的不是出一口氣,而是想要從根本的犯罪預防做起,就不能只想著「解決這個有問題的人」,而是要想「如何解決問題」。
在《被誤解的犯罪學》一書中提到,「嚴刑幾乎阻止不了大部分犯罪,因為很多的犯罪幾乎沒有經過仔細的策劃;犯罪者似乎很關心他們到底會不會被抓到,反而不太關心被抓到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在這個社會焦慮的時刻,呼喊死刑、要求死刑,並不能解決我們所擔憂的問題。身為廢死聯盟執行長我也要很誠實地說,僅僅只是廢除了死刑也不能解決問題(我幾乎已經看見這句話會被引用出現在網路各處)。但,拋棄這個我們以為萬能、便利的工具,能夠改變我們看問題的角度與解決問題的手段,更能夠引導我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若大家單看媒體的報導,會覺得社會好像很關切死刑議題,支持死刑和反對死刑的人在光譜的兩端大聲叫罵、極端對立。但,這是真實的社會樣貌嗎?不要忘了現在媒體的報導習慣引用最有「新聞性」的發言,而那通常就是最極端的發言。
即使產生了話題與收視率,卻沒有辦法為大眾提供足夠的資訊,甚至無法提供正確的資訊供人們做理性的判斷。
光是看最近的一連串案件新聞報導,我們發現,案件偵辦過程不僅沒有遵守偵查不公開的原則,小道消息更是滿天飛,除了再次傷害被害人家屬之外,更造成社會大眾的恐慌。標籤化某些人(例如媒體報導「嫌犯是原住民」但其實不是,或某副教授說「分屍或連續殺人犯,都熱衷A片」)、提供錯誤資訊(例如某反廢死人士提議修法罷免恐龍法官,「因為好不容易抓到的犯罪份子又被法官輕易交保甚至無保放人」,又有某律師以及教授說,「姦殺是要被判處唯一死刑」),這真的是社會大眾需要的資訊嗎?
有人會說,這些聲音代表社會上某些群體的想法,甚至是大多數人的想法,為什麼媒體不可以報?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資訊」是錯誤的。只要媒體願意稍加查證,就知道這些言論是錯誤的。拿錯誤的訊息來報導、餵養讀者,只會讓社會更恐慌。
那,該怎麼辦?
廢死聯盟多年以來,透過走進校園,向大學、高中、國中甚至小學的學生、教師,談刑罰的意義,討論死刑的問題,我們試圖從最基礎的扎根做起。今(2018)年,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推出「全民做伙參詳:死刑替代方案公民審議」的計畫,預計走遍台灣各縣市,在全台各地舉辦30場以上的「參詳」,用公民審議的精神來討論死刑的替代方案,以及大家特別關切的相關配套措施。
公民審議的重點是什麼?公民審議的精神乃是立基於多元、正確的資訊上,去和不同意見的人討論問題。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2016年的選舉過後,廢死聯盟開始發想公民審議計畫,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找專家以及有操作公民審議經驗的團體來跟我們分享。我們舉辦了NGO說明會(邀請更多NGO加入)、開討論會(設計審議模式)、舉辦工作坊(確認議題及審議模式)以及模擬場次(微調、確認施行模式)。從2016年到2018年5月活動正式開跑,中間經歷了超過40場以上的各式會議。
而審議的重點之一議題手冊,一開始,廢死聯盟的夥伴、志工們花了許多心力寫了好幾版議題手冊,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打掉重來,找來「法律白話文運動」合作,由他們主筆重新撰寫。
法律白話文運動的使命是「希望能肩負起法律人與社會大眾溝通的承擔,不只告訴大家如何思考法律議題,更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與主張被聽見,也被法律尊重。」我們擔心自己不自覺地站在「倡議廢死」的角度撰寫手冊,這樣就無法實現多元的觀點,議題手冊終究成為廢死說帖。用公民審議的精神討論死刑可能的替代方案及相關配套措施的這個觀點,也獲得「法律白話文運動」認同,所以一拍即合。
有人會擔心,廢死聯盟是否只是想藉由公民審議的方式來合理化自己的訴求,人民參與只是幌子。為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勤跑各地、拜會在地團體以及社區大學,希望和其他團體有密切的合作,讓我們跨出同溫層。
我們可以預期,支持或反對死刑這兩個光譜兩邊最極端的人,或許不會想要參與這個活動,但意見偏向中間的人或是尚未決定的人,是否有機會參與對話,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平台?
目前,廢死聯盟已經跑了屏東、嘉義、台南、高雄4個場次,未來還有將近20場要進行。同時,我們還計畫安排專家及特殊關係人場次,希望可以和加害者家屬、被害者家屬或者監所管理人員有個別的特殊場次討論,了解其想法。活動舉辦完後,我們將彙整所有場次的結論意見,希望這些意見能夠被社會大眾,被政治人物看見。
囉囉唆唆花了不少篇幅詳述我們怎麼做,是為了回應「如何解決問題」。作為受傷的人民,看待政府的施政感到無力之餘,我們其實還可以一起思考、一起討論,一起為議題作出建議及具體貢獻。
“Hate the Crime, not the person.” 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這個人,一個受傷的社會才會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