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台灣 │2013│10分鐘│紀錄片 Taiwan│2013│10mins│Documentary
導演:李家驊(Chia-Hua Lee)
2002年一宗槍擊案,讓台灣損失一名勇敢的刑警。而政府回應這宗悲劇的方式,竟是以犧牲無辜者作為祭品?
一個孝順的年輕人,被嚴刑逼供後因法院一紙判決淪為沒有明天的死囚。當證據與邏輯缺席時,正義又要何處尋?
監製: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 出品: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冤獄平反協會
在這個標榜人權價值的年代,為什麼我們允許極致暴力的存在?走過威權歷史的國家已經紛紛廢除死刑,但在司法信任度極低的台灣社會,為什麼還有死刑這個刑罰選項?為什麼人民會認為死刑可以帶來安全感?每個人對死刑的期待究竟有什麼呢?
這些問題,在台灣社會累積了許多思辨,但也很多人不願意討論。
「殺人影展」希望透過影像說故事,具體的感官經驗,或許可以觸及抽象思考到不了之地,讓更多人願意漂浮在死刑制度思辨的汪洋。
三年一度的《殺人影展》(Murder by Numbers Film Festival)由非政府組織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於2004年起主辦,2007年第二屆「死刑生產線」、2010年第三屆「亞洲與世界的對話」、2013年第四屆「逝去的臉 弒去的臉」、2016年第五屆「國家製造 產地直銷」,到2019年第六屆殺人影展「洞」,台語的念法是Khang。
Khang是洞,也是傷口的意思。我們想說的是,犯罪發生後,不管是這個社會、加害者、被害者他們的身心都有了一個洞、一個傷口,而我們要如何想辦法撫平這些傷痛?那些懼怕、困惑、無助的感受,躲在每個表面和平的日子裡、蹲在每個人我接觸間手足無措,成為日常的動態潛伏因子鑿出一個個孤立的洞?
希望殺人影展是社會對話、理解、療傷的開始。
文 / 張娟芬
「這個孩子的缺點就是無膽」。
「個頭小、體型削弱、溫馴、沒主見,遇事退縮」這是大哥眼中的謝志宏。這些特質讓謝志宏從小習慣依附在「強者」身旁,例如,哥哥、大塊頭的同伴、郭俊偉。國中時謝志宏在手臂上刺了一個「勇」字,家人沒有反對。「我們猜他是希望透過這個刺青,帶來勇氣、勇敢,好像給自己助膽那樣」。
2018台北國際書展
「死刑個案看透透」活動側紀
鍾雅芳(廢死聯盟實習生、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法庭觀察 第一次走進法院:翁仁賢案法庭觀察
廢死星期四 「怕死讀書會《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活動側紀
梁廷瑋(廢死聯盟志工、文化大學法律系學生)
廢死星期四
「下一站,王信福。」活動側紀
梁惟翔(廢死聯盟志工、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生、律師高考及格)
「邱和順案最新大法官解釋識讀!」活動側紀
陳柏勳(廢死聯盟志工、東吳大學法律系一年級學生)
【百大回顧】廢話電子報歷屆編輯精選文章
整理/編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