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蔡英文的條件還不存在
張娟芬 作家,著有《殺戮的艱難》
2016總統大選的選情並不吃緊,但是執政希望濃厚的蔡英文與民進黨,已經顯露了瞻前顧後的姿態,而非高瞻遠矚。日前蔡英文提出「廢死兩條件說」,認為廢死需要「社會的共識」與「完整的配套」,但「這兩個條件在今天台灣社會還都不完整、不存在。」
「民意」向來是反對或拖延廢死的最主要理由,然而研究顯示,關於死刑的民意調查經常由於提問方式有誤導效果,而高估死刑的支持率。學者David McCord指出,如果問民眾「是否支持死刑」,則死刑支持率「要多高就有多高」;但是如果問民眾,是否願意放棄死刑而改採其他替代方案,例如無期徒刑或終生監禁,則死刑支持率立刻戲劇性下跌。因此世界反死刑聯盟主席Elizabeth Zitrin形容,支持死刑的民意或許有一哩寬,但是只有一吋深。日前模擬憲法法庭審理死刑議題時,牛津大學研究員Mai Sato也指出,日本多數民意支持死刑,但如果詢問是否願意採取替代方案,則有百分之五十的民眾表示願意。
台灣的民意也是如此。絕大多數廣受引用的民意調查,都因未提供替代方案、只問「你是否贊成廢死」,而高估死刑支持率。歷年所有死刑民調裡,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的抽樣方法最為嚴謹,二○一四年的結果如表一。
這個結果和McCord以及世界各國的經驗一致:不贊成廢死的人超過百分之八十,但是如果有「終生監禁、工作贖罪」這個替代方案,卻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願意支持。
法務部網頁引用中正大學的民意調查(如表二),也呈現類似的模式。願意採取替代方案的民眾包括下表2、3、4三項的總和,均穩定過半。
這項調查經常被錯誤詮釋。它的四個選項裡,1與2都是「反對廢死」,3與4都是「贊成廢死」,因此主其事者把1與2相加,然後說反廢死民意高漲。其實這是問卷設計不良之故。第2項「不贊成廢死,但有替代方案的話,願意採用替代方案」,文意自相矛盾。選這一項的人既然願意採用替代方案,他們就不是反對廢死的人,因為廢除死刑當然必然會有替代方案,無論是原先排名第二嚴厲的刑罰,或者另外發明一個刑罰成為最嚴厲的刑罰;沒有一個廢死論者會主張把原來被判死刑的人無條件開釋。因此選項2不能算成死刑的支持率,而應歸為替代方案的支持率。選項1與2並列,錯誤地暗示好像廢死是沒有替代方案的,民眾當然不希望「死刑犯趴趴走」,對廢死的惡感油然而生。尤其在電話訪問中,訪員依序唸出選項,因此民眾聽到第1項「反廢死」時,並未考慮到後面三選項才提出的替代方案,那又落入McCord所批評的常見陷阱,未考慮替代方案而高估死刑支持率。此外,這項調查主題是民眾的治安滿意度與被害恐懼感,死刑議題放在這個框架中,容易誘導受訪者期待國家以嚴刑峻法來保障自身安全。
即使這項調查可能有高估死刑支持率的偏誤,今年的最新結果仍然顯示,若與101年相較,第1項(堅決反廢死)人數大幅下降24.6%,第2項人數(願採替代方案)大幅上升35.1%;因此中正大學的研究者這樣詮釋今年的最新數據:「此點顯示民意從完全反對廢除死刑漸漸有轉變的趨勢,呈現將在有配套措施下,可進一步考量廢除死刑的想法。由此可見,台灣民眾並非一昧反對廢除死刑,而是會有配套措施的考量,並且會有不同程度的區別。」(關於死刑民意及相關論述完整意見,可見第二屆模擬憲法法庭,張娟芬大法官協同意見書,https://goo.gl/t4jCB2)
從以上研究得知,台灣的主流民意是:情節重大的犯罪應受嚴厲的懲罰,但這個嚴厲的懲罰不一定要是死刑。至於配套措施呢?蔡英文人云亦云地把「配套措施不完整」掛在嘴上,事實上2005年已經將無期徒刑的假釋門檻從15年一舉拉高到25年,這不是配套措施的一部份嗎?鬍鬚張滷肉飯漲4元被大家痛斥,刑期一舉拉高10年,大家倒是意猶未盡,恨不得再調高;因為大家沒有「正義實現了」的感覺,刑案被害者支持系統至今仍然沒有進展,仍然用民眾的體制外善款去補政府的體制破洞。蔡英文與民進黨對於刑案被害者支持系統能夠提出什麼願景?蔡英文的發言聽不出有執政的準備,倒像是擺出一個守株待兔的姿勢,等看哪一天會有下一隻兔子自己撞過來。
蔡英文對於死刑議題的錯誤認知,恰好應了毛澤東所批評的「尾巴主義」:「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義也是錯誤的,因為它落後於群眾的覺悟程度,違反了領導群眾前進一步的原則,害了慢性病。……我們的同志不能做廣大群眾的領導者,卻反映了一部分落後分子的意見,並且將這種落後分子的意見誤認為廣大群眾的意見,做了落後分子的尾巴。」除非蔡英文擺脫尾巴主義,否則支持蔡英文的條件還不存在。
本文轉自於20150720頻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