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式正義
以人為本的柔性司法體系
「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或稱「修復式司法」是提供與犯罪有關的當事人對話的機會,藉以表達自己感受,修復犯罪造成的傷害,並共同處理犯罪後果的過程。相對於現行刑事司法制度著重在懲罰,而修復式司法關注於療癒創傷、復原破裂關係,賦予「司法」新意涵,即在尋求真相、道歉、撫慰、負責與復原中伸張正義。透過修復式司法,可讓加害者認知其罪行造成的傷害,有機會向被害人真誠道歉及承擔賠償責任,以改善自己與被害人之關係,最後助其復歸社會。也讓被害人有機會描述其所經驗的犯罪過程、自身被害感受或親人被害之痛苦,並可直接詢問加害者關於犯罪事件的真相,減少因被害產生的恐懼與負面情緒,藉以療傷止痛、重新感受自己仍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回歸正常生活。
「修復式司法」立意良善,不以懲罰加害者為唯一目的,而是希望加害者能有機會藉著這一段與受害者深度溝通的過程,願意改過自新、回到社會。受害者也有機會獲得法律之外的療癒與補償,他們也絕對需要重新拾起自我、「回到社會」。
我見我思-翁山蘇姬的修復式正義
2012-03-21中國時報 【何榮幸】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是部讓人動容的電影,但我建議看過此片者進一步閱讀大陸《南方人物周刊》最新專訪,深入了解翁山蘇姬的「修復式正義」理念後,你會對翁山蘇姬更加肅然起敬,並對台灣民主現況產生更深刻的省思。
夾處於中、印兩大國之間的緬甸,民主之路走得異常坎坷。《以》片導演盧貝松從一個很有感染力的角度切入,把翁山蘇姬在國家大愛與家庭小愛之間的煎熬掙扎處理得相當動人,楊紫瓊的演技詮釋也很到位,讓此片成為短時間內了解翁山蘇姬為何能夠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重要作品。
不過,這陣子也看過《鐵娘子》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同樣是刻畫堅強、偉大女性的故事,《鐵》片對於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性格、理念與爭議有更多的鋪陳,《以》片則少了這個部分。翁山蘇姬面對槍口無所畏懼的勇氣令人動容,她與先生的深厚情感令人落淚,國際特赦組織(AI)的長期救援令人敬佩,片中卻較少呈現她領導反對黨長期抗爭的策略與智慧,以至於觀眾可能認為其領袖地位全然來自父親庇蔭,這是殊為可惜之處。
《以》片缺少的這塊拼圖,我在《南方人物周刊》二月這篇〈追求修復式的正義:對話昂山素季(大陸譯名)〉深度訪問中得到部分彌補。在被殘暴、蠻橫的軍政府長期軟禁幽囚後,翁山蘇姬仍然希望緬甸人民不要有恨意,「我不希望民主運動以仇恨為基礎,我希望它能基於一些更正面的情感,比如對於未來的信心,相信我們的國家未來應該變得更好。不論何種情況,要達成國內和解,你不可能依賴仇恨」。
在這種信念驅動下,翁山蘇姬相信當前緬甸總統會帶來變革,並對朝野共同推動變革有所信心。面對從威權過渡到民主的轉型正義課題,她和南非大主教屠圖一樣,相信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而非報復式正義(retributive justice),認為緬甸可以從南非、波蘭經驗中學到,如何在轉型中化解仇恨,而非忽視仇恨。唯有真正面對過去,才能化解苦難和怨恨的情緒。
翁山蘇姬鼓勵所有人民參與民主,才不會依賴別人與感到背叛;她相信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無可分割,必須攜手並進;由於各國都有自己的民主經驗,她希望找到最適合緬甸的方式。這些轉化為內在力量的民主信仰,在這段話中得到最動人的呈現:「如果我們想教會某人自由思考的重要性,你不能因為他不會自由思考就揍他…這樣可教不會他獨立思考,而只會把他嚇住,讓他感受到與自由截然相反的東西。」
透過上述理念的生動闡釋,再回頭對照《以》片中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長期軟禁的心靈探索,讓我更加了解翁山蘇姬領導反對黨與軍政府周旋的理念內涵與領袖魅力,以及她在軍政府下台後帶領緬甸人民繼續前進的方向與願景。
《以》片上映之際,緬甸國家電視台、電台上周破天荒播出翁山蘇姬的競選演講,此舉被認為是緬甸統治階層告別舊體制的重要象徵。翁山蘇姬信仰與鼓吹的「修復式正義」等理念,也將面臨嶄新階段的挑戰與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