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影展
自2004年初冬,歷經了六屆殺人影展、十五年時日,死刑仍然沒有因其種種爭議而消失在當今台灣,但這漫長的時光並沒有就此虛度,死刑的支持與反對,仍然不斷地在對話,不斷地在尋求解答。
【映後座談】《第三次殺人》—翁國彥、平路
記錄/羅禮涵
翁國彥律師說:「最有權力去定人生死的人,往往是對真相最不在意的人。這是刑事案件中最令人感到驚悚的地方。」如同這部電影一樣:真相是什麼、知道犯罪人的背景要幹嘛?儘管直到影片的最後仍留給大家非常多的問號,死刑判決還是做下去了。
「台灣有相當數量的法官在處理刑事案件時,最在意的是我能不能夠順利的結案,而非真相是什麼。」
翁國彥律師也分享到他現在手上進行中的案子,該案在最初,犯罪行為人完全坦承犯行,卻在進入看守所羈押兩週後完全否認。甚至出現許多妖魔鬼怪、失去現實感的說詞。但這個案子法官沒有去釐清他怎麼了、他在說些什麼、他的精神疾病是否加重,在一審還是判決死刑。
「如果大家真的關心我們重大的刑事案件,請督促我們的法院、政府,而不是只用一顆子彈來解決。」翁國彥律師說。
平路老師也分享到,為什麼自己要花這麼多功夫去關心八里命案,再將其透過藝術的形式去鋪陳?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於「這讓我們看到那個灰色地帶。」
或許我們並不那麼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及動機為何,但那個灰色的部分是重要的。
灰色的部分之所以重要,從這部電影來說,它能映現到某些條件下,或許在觀影的我們也會殺人和被殺。某個意義上我們會為了自身認為更重要的事而殺人,也許我們都有這個片刻,這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的。
我們把是跟非劃分的鮮明、我們站在善良的一邊、我們不會做錯事,而那些他者則應該禁絕於這個社會繼續生存的權利。我們「所謂善良的人」總是以為,那是我們永遠不會碰觸到的領域,我們透過除去他們來建立這樣的安全感。這是之所以灰色地帶是那麼的重要。
「這部電影讓我們回頭看,其實沒有差這麼遠,我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平路老師說。
場次表
《第三次殺人》簡介
【影評】《第三次殺人》:誰的性命值得被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