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死讀書會之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觀後感

⊙盧有恆

七月份怕死讀書會閱讀的是探討懲罰與社會控制的經典作品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作者David W. Garland分析英美兩國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變遷影響刑事制裁制度的改變,探討兩國刑罰-福利主義與嚴罰性司法變遷過程背後的社會成因。

英美刑事司法的演變-刑罰-福利主義的興起

    Garland指出,歐美在建立主權國家的過程中,將原本由民間私自裁決與懲罰罪犯的權利收歸國有,並且建立起警察、檢察、法院與監獄,當時對於罪犯的的懲罰建立在社會大眾的憤慨情緒,並且透過嚴刑峻罰嚇阻犯罪。

    十八世紀晚期與十九世紀的歐美,開始對於犯罪懲罰出現不一樣的觀點,認為早期的做法建立在非理性的應報式觀點,卻缺乏改進社會的期待。當時的社會經歷過工業革命造成貧富差距拉大,貧窮勞工因為生活缺乏保障因而產生階級衝突與暴動,二十世紀初更經歷了經濟大蕭條以及大規模失業,因而英美兩國政府推出各種社會福利制度,包括健保、補助住房、養老制度等措施營造出公民相互合作團結的社會。

    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置以及期待用改造的方式處置社會中下階級犯罪的觀點逐漸成為主流,英美的司法制度朝向刑罰-福利主義發展,對於罪犯採取復歸式的介入,而非應報式的懲罰。相應於刑罰-福利主義立場,發展出不確定量刑、提早假釋、少年法庭、採用精神病學報告、強調監禁的在教育以及社會工作。

社會變遷反轉刑事司法制度與社會控制

    刑罰-福利主義站主導地位的狀況,在一九七零年代出現轉變。七零年代與八零年代出現兩次石油危機,造成歐美國家經濟衰退,使得英美國家的中產階級不再願意負擔高額稅收所支持的社會福利政策,這樣的轉變促使新自由主義的雷根以及柴契爾夫人掌權,透過國會立法消弱工會力量、降低工資、解除金融管制、降低福利津貼、消減富人稅收。這些政策造成兩國貧富差距擴大加劇,社會中30%人口長期失業,30%人口僅有零時工作,以及40%人口有問定且高收入的薪資,這樣高度化貧富差距的社會差異造成暴力、街頭犯罪、藥物濫用等犯罪行為急劇增加。高犯罪率促使各類抨擊刑罰-福利主義聲音出現,認為復歸式的刑罰制度無法克制犯罪,進而轉向採取嚴刑峻罰,提高刑度、增加監禁、強制最低量刑、三振法案、加強判處死刑、社區通報與戀童癖登記,種種措施都在強化嚴罰性的隔離措施。

新的鐵牢籠—築起包圍自己的圍牆

    七零年代後採取的這些強硬對付犯罪的措施,反應出應報式的民粹態度,認為要用嚴刑峻罰隔離罪犯,才可以讓民眾受到保障。以往在復歸式刑罰中擔任協助受刑人重反社會的專業者(社工、精神醫師、觀護人、心理學家、假釋官等)重要性降低,讓位給滿足民眾對治安惡化的恐懼情緒所訴諸的嚴罰性隔離政策。這樣的心態在英美媒體放大報導各類社會新聞的推波助瀾下又更加放大民眾不安的情緒,讓大多數人認為強硬對付犯罪才可維護法律與秩序。

    民眾對犯罪的恐懼也反應在生活型態之上,認為晚間的市中心與公園會有罪犯出沒,因此不願意逗留在公共空間之中,並在各處安裝監視器進行錄影;另一方面,美國民間認為警力不足以控制犯罪,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與公司雇用私人保全,並且在社區、工作地點、購物中心外圍興建柵欄,將自己與外界公共空間隔離開來,避免接觸到危險的外部空間。不僅犯人要留在圍牆內,民眾也透過圍牆來保障個人安全。

    構成上述嚴罰性司法的,其實是深層的社會對立,不同階級民眾的疏離及不信任,公民容忍度以及寬容度降低,不信任國家司法制度功能而依賴私人保全系統,造成美國社會集體性的反對社會福利政策,並且將窮人視為不值得同情,具備潛在高犯罪率的低層階級。在司法上隔離的態度以及殘補式的社會福利政策造成社會中下階級的民眾可能因為生活困苦而犯罪,犯罪後卻缺乏社會賦歸的協助,被長期監禁於監獄中,即使出獄也面對同樣艱困的生活環境,落入可能再度犯罪的惡性循環。

台灣刑罰發展缺乏政治社會脈絡化

    Garland的分析讓我們了解到司法制度其實與社會制度密不可分,反觀台灣的犯罪學,卻一直缺乏有系統的探討社會階層、福利制度、左派與右派社會價值觀對犯罪以及刑罰的影響,大多認為犯罪控制僅是警察與矯正單位的應用工具。台灣民眾對治安狀況與社會、政治、文化面向的連結也不甚理解,僅當重大犯罪事件發生時,透過媒體的放大報導感覺台灣社會治安敗壞,要求更強的監控機制與懲罰,包括提高對受刑人的懲罰,這也反映在台灣人接受無所不在的監視器監控身邊可能出現的罪犯,認為監視器保障了自身安全,卻無視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

    未來台灣的刑罰制度在設計與變更時,需要多加探討刑罰制度與社會階層以及社會信任感相互的影響性,以免發生引進外國採取的制度,卻不知司法制度與社會具有連動關係,缺乏謹慎的評估緊隨而來的將是造成台灣更強烈的社會隔離衝擊。

後記

很多人不認為監視攝影器會造成個人生活的影響,讀書會成員指出了可能受到侵害的狀況,像是上班族如果在上班期間外出買個飲料或是抽根菸,可能會被上司在監視器上看到而被懲罰。每次怕死讀書會結束後,都會一起團體合照,這次討論中談到社會監控與個人隱私的衝突,讓成員決定本次合照全員不以真面目曝光,捍衛個人隱私權利。

* 本文刊登於第十四期《廢話電子報》

* 訂閱《廢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