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以人權光耀台灣

2011-12-28 中國時報

何榮幸

建國百年即將落幕,政府舉辦的大型活動並未光耀台灣,徒留《夢想家》紛擾爭議。近日發生的「冤獄平反協會」為鄭性澤案請命、台北市政府驅趕遊民風波、花蓮港口部落爭回祖地等事件則提醒台灣社會,唯有努力保障人權、不斷提升人權意識,才能真正光耀台灣並獲得尊敬。

民國一百年最重要的人權事件之一,是江國慶案多年後獲得平反。江家獲得的上億元冤獄賠償,已是全民為軍方刑求逼供、軍法體系誤判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如何防止「江國慶第二」出現,則是司法改革的當務之急。  台大法學院副院長王兆鵬、律師高涌誠、羅秉成等人日前成立「冤獄平反協會」,已是司法界自我反省改革的重要契機。該協會強調,死刑定讞犯鄭性澤被控殺警案與江國慶案相當類似,現場既無鄭的指紋,此案也缺乏專業法醫鑑定報告、現場鑑識報告、彈道分析或傷創分析,僅憑被告遭刑求的自白及證人證詞就判刑,因此期盼法務部槍下留人。

由於此案已由律師提起再審,司法系統是否能夠真正記取江國慶案教訓,進而全盤檢視鄭性澤案若干疑點,已是觀察司法改革的重要指標。

再來看台北市政府灑水驅趕遊民,以及市議員應曉薇失言風波。市府希望維持龍山寺周遭整潔秩序,表面上看似順應在地居民要求而無可厚非,實際上卻是用最廉價的方式讓遊民「消失」,既不願面對、也無法解決遊民問題。

長期關懷遊民的當代漂泊協會曾進行深入調查,不少遊民並非不願工作,而是缺乏穩定就業機會,打零工的收入在台北市根本租不起房子,只好在街頭餐風露宿。也就是說,面對、解決遊民現象背後的結構性貧窮問題,才能真正讓遊民人數減少;在結構性問題沒有改變之前,遊民只會一次次成為代罪羔羊,灑水驅趕也只是市府、民代以整頓秩序為名遂行歧視與卸責之實。

至於花蓮港口部落爭地,更涉及原住民土地正義、居住人權長期遭受打壓。港口部落的世耕地原本申請為保留區,但二十年前豐濱鄉公所卻遺失公文,以致世耕地被畫入石梯坪風景區中,港口部落因而發起抗爭,要求鄉公所補正疏失、東管處解編土地,並與警方發生衝突。

不是天災被迫遷村,港口部落卻在鄉公所失職、東管處未予公告下,再也無法回到熟悉的世耕地進行耕作。既然鄉公所已承認遺失公文,如何重回二十年前公文遺失的時間點以改正錯誤,將檢驗相關部門在建國百年如何看待原住民各項基本人權。

回顧建國百年各級政府舉辦的大小活動,真正能讓全民感到光榮、讓國際尊敬台灣者有如鳳毛麟角。然而,台灣若能與時俱進落實各項基本人權,卻足以在相同的人權尺度上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歲末年終,建國百年各項活動如同過眼雲煙,讓台灣成為國際肯定的人權國度才是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