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加害人
「這個社會哪裏出問題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是容易回答的。試著看見「加害人」以及他們的人生,得出癥結點後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或許是這個問題的解答。本區呈現各種加害人的不同面貌與故事,關於死刑定讞加害人的不同面貌,請見「死刑犯的故事」
【死刑辯護】正義感作祟─周漢威(2011/08/23 PNN)
出處: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死刑辯護】正義感作祟─周漢威
<青年律師不歸路?> 系列專訪
實習記者張瑜庭 / 專訪
從小立志要伸張正義的周漢威,是個活潑的年輕人。雖然在法律扶助基金會裡是專職律師,在和其他部門的同事相處時,他完全沒有架子,甚至「捨身保護」嬉鬧中差點被搶走的咖啡。
法扶專職 刑案辯護見人性
周漢威坦誠,剛考上律師,在業界實習時也曾迷失在想進入大事務所、賺大錢的想法裡。但這個念頭沒多久就被自己的正義感給趨離。研究所時的周漢威開始接觸法律扶助基金會,在這裡,他看到了社會另一面。雖然只是做一些行政工作,但卻讓周律師更認識這個組織,甚至在退伍後,放棄早已申請好到國外深造的機會,進入基金會擔任專職律師。
由於在研究所專攻民商法,周律師在卡債救濟,也協助了不少個案。至於死刑辯護案件,則是因為當初他的師父周信宏律師接下了被告L的案件。回憶這個案件,周漢威表示當時令他震驚是,法院的判決竟如此粗糙,更別提這個判決牽涉到一條人命。
在看見司法制度的不精密、違背無罪推定原則、違反審查程序等情況後,雖不反對死刑的存在,周漢威決定踏上「死刑案件辯護」這條艱困的道路。他坦言,這類案件的當事人為了保命,欺瞞辯護律師是家常便飯,因此要建立起彼此的信賴關係,並不容易。而在與當事人相處的過程中,雖能看見人性最真的一面,卻也必須面對人性的險惡。不過他相信,沒有人是真正的惡魔,至少他經手的個案中,沒有一個像判決書寫得那般冷血而沒有人性。
惡魔? 他的心病了
最令周漢威印象深刻的是被告C的案子。C是家裡的獨子,從小在極端威嚴的環境裡成長,父親高壓式的管教及責罰,導致C精神狀況出問題。雖有定期就醫,但藥物的副作用卻讓他產生幻聽、幻覺,甚至因精神的障礙於服役中被退役,並經醫院鑑定為嚴重病人。一日,C拐走了兩個孩子,把他們丟到河裡。
「他有點呆呆的,感覺就跟別人不一樣。」周律師描述對被告的記憶:「狀況好的時候,他才能和你正常對話。」為了了解C,周律師經常去看守所探望他:「有時候我去找別的當事人,也會找他出來聊一聊。」隨著周律師探訪的次數增高,C也慢慢開始信任他,甚至將自己的畫,寄給周律師。
這個案件最終以被告精神耗弱為由減刑,而C刑期結束,也進入醫院接受治療。原以為這個故事會到此結束,卻見周律師臉上露出一絲愁容:「醫院認為他跟其他重症病患不一樣,只是人格分裂、異常,就讓他出來了。前一陣子我接到消息,他又犯案了。」從周律師的表情,不難看出這件事對他的打擊有多大,然而他很清楚,這一次,他不能再為C辯護,因為若由同一個律師辯護,情勢很可能對C不利。
社會淘汰 律師感慨
「我常說可以當人,為什麼要當畜生?」對周漢威來說,每一個悲慘案件背後,都有一段更沉重的故事。而這,往往是法院和社會所看不到的。「他們都是人,但是有壓力、壓迫、歧視在他們身上,他們沒辦法在這個社會好好生存。」
在接觸少年案件之後,周律師有了更深的感觸。「就是不斷淘汰,」周漢威無奈地說:「常常就是壞學生變成壞孩子,壞孩子又變成壞人。」雖然少年法庭的法官在案件上多會希望給被告反省、改過的機會,然而現行的刑罰制度卻未提供良好的再教育,周律師感嘆自己就常見當事人多次進出監獄。
粗糙審判 「簡直就像作文比賽」
法院要審理的案件太多,所以檢察官、法官往往只找到人證、物證,就能寫出駭人聽聞的判決書。這對周漢威來說,簡直就像是法官和律師間的作文比賽。「很多人覺得受害那一方是弱勢的,」周律師說,「但面對法庭,你就會知道被告才是弱勢的。我們要對抗的不是檢察官、法官,而是整個國家機器!」從談話過程中周律師多次以「粗暴」形容台灣司法,可以感受到身為律師的他,對於這個制度的不信任。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