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的故事
每個生命都是故事,一連串因果關係造就了現實。犯罪者的人生也充滿故事,沒有人是天生的罪犯。透過瞭解犯罪者的人生背景,非以「點」而以「脈絡」的方式體會他們始終也是人,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走上與你我不同的道路。
蘇志效:少年得志大不幸
文/吳奕靜(廢死聯盟執行秘書)
基隆女教師命案
2008年12月初發生在基隆的女教師命案,是一起強盜殺人的案件,此案由三人共同犯下。蘇志效與游屹辰(同案被告)兩人因為缺乏固定的收入,曾想過要闖空門竊取他人財物,但都不了了之。直到有天游屹辰提出自己先前租屋處鄰居的鞋子多雙,推測其經濟能力可能不錯,兩人便夥同鄭姓友人至女教師的住處行竊。
犯案當天,三人待女教師應門查看時,將其壓制入屋內,搜刮女教師之財物,過程中被害人試圖掙扎並求救,他們擔心被辨認出樣貌,於是犯下更大的錯誤,以被害人家中電線將她勒斃。犯案後,三人將搶來總金額不超過十萬元的現金及財物分贓,但仍難逃法網。經過審判,游屹辰、蘇志效均以死刑定讞,鄭姓被告則是無期徒刑。因為貧困、缺乏金錢,鋌而走險強盜、殺人,究竟為什麼會一步步鑄下大錯?
自幼就必須從經濟思考問題
蘇志效國小時,由於母親嗜賭欠下了龐大的債務,父母因而離婚,父親擔負起債務,扶養家中三個孩子。蘇志效的課業表現在國一時還能跟上前段班,但到了國三逐漸跟不上同學,家中經濟又吃緊。他考量自己的課業表現,選擇了考軍校,也在畢業前順利考取陸軍兵工學校。軍校除了滿足自己當時的英雄幻想,尚能添補家中支出。他相信,只要願意努力,那麼至少在課業之外,也能有一展長才的地方。他深深記得國中畢業時,老師甚至在朝會為他披上代表榮耀的紅帶子、送他一只「007手提箱」,對蘇志效來說,這是他國中三年唯一的一次被表揚,而不是被叫出列訓斥。即使父親希望他繼續念書讀夜校,蘇志效仍然往這個能感受到自信與榮耀的職位前去。
看似成功的發展卻是失敗人生的起源
在軍校的第一年,比起蘇志效過去曾接觸過的軍訓課,只有更加嚴格的體能訓練,但隨著時間過去,他靠著對自身的期許,走到了畢業掛階的時刻。在這一次的人生轉捩點,他可以選擇保送官校,也可以掛階成為部隊幹部。當時年少的蘇志效對於必須再經歷四年高密度的學生訓練已經感到疲憊,選擇成為部隊幹部。掛階分發後的際遇相較於同期的同學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也使他感到些許驕傲。「如今回想,這應該是我失敗人生的起源!」蘇志效說。當時他的職位是同期同學朝思暮想也未能獲得的,且他所在的未爆彈小組上尉組長終年在外受訓或演習,於是小組經常是在蘇志效管理之下運作。在這個滿編七人的小組中,扣除組長與其他參演或休假人員,營區經常僅剩下三個人。
十九歲的軍隊幹部
年僅十九歲的蘇志效,便在這樣的情況下自主管理一個團隊。「在沒有上級監督的狀態下…日子久了逐漸淡了軍人應有的自律」他逐漸展開其他的社交生活。在這些額外的社交生活中,蘇志效認識了後來跟隨的「老大」,他依循當時有創業就有機會的社會氛圍與老大的勸說,決定出來社會多賺點錢、追求更多采多姿的生活。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放棄軍職,選擇了看似能更炫目的未來。
百工百業、目眩神迷的都市生活
在放棄軍人職業後,他嘗試過許多不同工作,曾經在台南生活,擔任議員候選人的助理;也曾與朋友合開徵信社,但後來徵信社也倒了。他回到自己的故鄉台北,當時的生活無以為繼,沒有重心,又不像同年齡的人多數具備技職能力,沒有一己之長、難以順利求職,再次面臨經濟困頓的情況下,他萌生竊盜的想法。在外人看來,蘇志效有過「許多」不同選擇的機會,然而實際上軍人背景的他,自青春期以來就沒有做過其他工作,相較於穩定的公職收入,他曾以為跟隨他人創業或投資,就能邁向無須庸碌於金錢的未來,沒想到卻換來一敗塗地,難以立足的後果。在不同的人生交叉口,可曾有人引導他、告訴他金錢不是唯一?甚或聊一聊對於不同工作、不同未來的想像?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了。
少年得志大不幸
在獄中無盡卻有限的時間裡,這個成長過程裡總是在面對生計、經濟,卻也渴望揮灑青春的青年已是中年。現在,蘇志效生活的重心圍繞著看守所中的管樂團,他負責吹奏長笛,儘管本身從來沒有學過樂器,但他努力嘗試摸索與學習,他相信只要願意努力付出,自己可以有更多進步。蘇志效也經常練習的書法,筆法從歪斜到流暢,一筆一畫勾勒出他的自我面對,如今他寫的字已是監所中數一數二好看的。
如要為人生下註腳,蘇志效說,自己是「少年得志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