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影展
自2004年初冬,歷經了六屆殺人影展、十五年時日,死刑仍然沒有因其種種爭議而消失在當今台灣,但這漫長的時光並沒有就此虛度,死刑的支持與反對,仍然不斷地在對話,不斷地在尋求解答。
【影評】死刑廢除的道路為何如此漫長?《砍掉不重練:伊利諾州的廢死經驗》觀後心得
文/李宣毅(律師)
這是一個死刑廢除之路的歷史經驗分享。由個案、到行政立法變革,到最後被害人如何與被害共存而繼續前進。是一個結構力論完整,並且適宜給予尚未成功廢除死刑的區域、社群參考的廢死之路。
從違法死刑判決開始
影片由司法系統對於非裔少數族群的不公平死刑判決切入。1999年芝加哥最重要的論壇報記者發覺,頗負名聲的芝加哥檢察系統(Cook county)內竟然存在許多明顯歧視非裔族群、中低階層的的違法死刑判決。位於芝加哥市中心精華地帶的西北大學法學院,設置錯誤判決研究中心,實際由中心內教授帶領法學院學生救援冤罪者。其中一例是紀錄片提及時任西北大學的教授Lawrence Marshall,帶領六十名法學院學生,使用了兩千個小時的工作時數,為一位被誤會殺害父母親的內向白人農民死囚平反冤獄。法學教育與實務的互相對抗,展演出進步的花朵。
紀錄片在個案觀察後,拉入重要的行政官員。前伊利諾州的州長George Ryan在早先作為州眾議員時,認為新的死刑法案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在關注到前述的這些無辜者背叛處死刑的可恥記錄後,雷恩州長2000年年初宣布,將設立州長的死刑委員會,暫緩了所有死刑的執行。故1999年是伊利諾州最後一年執行死刑。本片完成拍攝後,導演沒有機會紀錄到的是,雖然雷恩州長暫緩了死刑,但根據公開記錄,伊利諾州州政府仍然在其後增加了十五位死刑定讞者,但確實依據雷恩州長的安排未加以執行。一直到了2010年,新任的民主黨州長Pat Quinn促成了伊利諾州的立法,使該州成為美國第十六個廢除死刑的州。
一路走來,缺一不可的過程
沒有記者、大學教授、學生敲響警鐘,救出無辜者、將日光照入煙霧瀰漫的封閉體系,則不會有原本支持死刑的州眾議員,在升級成為州長時,斷然決定忤逆眾意,而巧妙地暫緩死刑之執行。沒有深刻理解支持死刑者,而後也深刻理解死刑弊病之州長,鋪排眾人重新思考死刑議題之道路,則最後促成立法的Quinn州長也無法緩步抵達廢死之地。一路盡是折磨人的緣分,充滿耐心、智慧以及勇氣的真情之人。
紀錄片最後一段的帶入了犯罪被害者的觀點。對!被害者的觀點,有這麼多嚴重犯罪案件發生,人們不是應該對於嚴重犯罪被害的應對,該當有相當的知識累積嗎?對於筆者來說,本片最令人動容之處在此。本片在此提供了一些被害者家屬的分享,它先分享了比較常見的狀態,亦即被害者家屬與犯罪行為人無法真正重建人際關係的類型。雖然雙方不可能有真正的交集,但是確實有被害者家屬如此見證。
被害者家屬的證言
死刑是另一個死亡,確保另外一個家庭的破碎,並且絕對不會帶回我們失去的美好親人。筆者認為這裡的意思是死刑帶來的是空虛、更多其他人的痛苦,而不是離開悲劇現場的車票,不是重回美好過去的時光機。「仇恨就像是吞下毒藥,然後期待對方死去。我不會去恨他,因為那完全不會影響他(犯罪行為人),但卻大概會毀了我」、「他或許希望我們恨他,而不尋求寬恕。他大概很希望能有那種控制我們的權力。他不應該有」被害者家屬在紀錄片內如此見證。被害者證言,寬恕或許不是給予不可原諒的犯罪行為人的,和解不是與對方真正重建人際關係,而是給予自己的,是讓自己可以真正接受悲劇的出現,並且放下對於死亡的執著而往前繼續生活。這是一個重要的類型。
人們應該如何面對不幸?
除了前面這個比較常見的類型之外,有些恐怖的犯罪案件出於不是這麼無可救藥的犯罪行為人,在犯罪之後的人際關係重建,也並非完全不可能。本片尋得另外一個類型之犯罪被害人家屬,在極微巧妙的狀況下,被害者母親識別出加害人的真心懊悔,也幾乎是同時地給予了被害人寬恕。雙方幾乎像是民法上交叉邀約的方式,加害人表示懊悔羞恥以及了解自己不該被原諒;被害人家屬表達猜測加害人不敢尋求諒解而主動先表達寬恕之意。雙方事先都無法預測對方的行為,卻在行為後,同時被對方的行為所感動。這是極為幸運之事,與宗教給予的祝福有關。當然,宗教的確就是人類遭遇眾多不幸之大成。宗教內當有許多智慧協助人們面對苦難。片內引用天主教芝加哥總教區樞機主教的話語「謀殺一名家庭成員,殺死的不僅是一個人,而且會以不同但很真實的方法,殺死以亡被害者的親朋好友。沒有任何事情,包含兇手之死,可以讓被害人起死回生,對兇手報復也對於填補悲傷父母或配偶心中之空洞毫無助益。活著的人,尤其是信仰團體中的人,必須努力現身幫助其他受害人。」
死刑廢除的道路為何如此漫長?因為失去的痛苦以及隨之而來的憤怒仇恨,讓我們無法繼續思考,人們應該如何面對不幸,甚或在未來防止不幸。伊利諾州的個案救援經驗、行政立法改革方法、被害者如何繼續向前生活的方式,是這部紀錄片給我們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