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民意?—廢死運動的困境》—活動側記

 【ADPAN x TAEDP系列講座第三場】民主?民意?—廢死運動的困境

文字整理/羅禮涵(廢死聯盟倡議專員)、Sky Siaw(亞洲反死刑網絡研究專員)

台灣跟馬來西亞都是尚未廢除死刑的國家。在台灣,政治人物總拿著民意作為擋箭牌,迴避兩公約締約國應盡的廢除死刑義務。而2018年在馬來西亞,曾一度看見廢死的曙光,結果最後也是礙於民意,而取消廢除死刑計畫,僅廢除「絕對死刑」的部分。

民意是複雜的,它會隨著資訊揭露的完整與否,有不同的趨勢變化。相較於民意支持死刑,民意更支持的其實是政府面對犯罪問題、解決犯罪問題。然而政府長期不願深究民意的需求,僅僅簡化為「民意支持死刑」。儘管死刑向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這場【民主?民意?—廢死運動的困境】線上講座,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的執行長林欣怡會先從鄰近的亞洲國家談起。包含韓國的長時間不執行死刑,以及蒙古的政治人物對人權價值的堅定及捍衛。再邀請到台灣的立法委員邱顯智、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Kasthuri Patto,分享政治人物推動廢死的責任和困境,以及未盡之路的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走。

wei_ming_ming_-1_gong_zuo_qu_yu_1.png

▍林欣怡(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台灣和馬來西亞面臨到的困境是類似的,政治人物以民意不支持死刑作為藉口。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在政策上往廢死的方向前進,2015-2019年甚至有四年的停止死刑執行。遺憾國民黨政府上任後又重起死刑執行。​

我們和中研院合作調查計畫,發現當有更多死刑的知識背景,就有越多人會傾向不要有死刑。人民的正義感是非常複雜的,人民是希望犯罪者受到逞罰、也關切犯罪被害人的補償。可是我們的政治人物通常都用民眾支持死刑,而繼續執行,卻沒看到背後複雜的民意所代表的意思。​​

亞洲國家的發展,受到歐洲國家的經驗影響,尤其法國給我們很大的影響,巴丹戴爾的故事給我們很多的啟發。這時候台灣人就會說,那是歐洲的狀況,國情不同,而不願意做這個討論。​

另外一個台灣很常遇到的狀況是:大家會說,美國和日本還有死刑。​

美國和日本維持死刑、歐洲例子又離我們太遠了。那或許我們可以就近看看韓國跟蒙古的例子。韓國從1997年底至今20幾年停止死刑執行。蒙古在2015年修正條文將無期徒刑訂為最嚴厲的刑度,並於2017年廢止死刑條文。這都是我們可以參考的對象。​

 

▍Kasthuri Patto(馬來西亞國會議員):​

馬來西亞目前已經批準了兒童權利國際公約(CRC)、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和身心障礙者權利國際公約(CRPD)。兩公約的部分則尚未簽署。長期以來,簽署和批準國際人權條約,總是被保守派和極端派利用來操縱話題。​

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直到2018年才終於迎接60年來的政黨輪替,然而這些年以來,人權思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談論和被挑戰過,人權課題一直以來不斷被灌輸成是一種西方的概念和想法。在2018年希望聯盟執政政府的時候,差一點就要邁向廢除死刑的成功,然而在民意的壓力下,最後在法律部長劉偉強的幫助下,僅簽署了暫停執行死刑的規定。

在民意上,政府傾向把問題丟回給民眾,但民眾真的想要的是什麼,很多時候政府並不真的做詳細的釐清。很多民意代表不願意碰人權議題,政府不願意弄髒自己的手,將問題丟回給人民,認為那是人民的意見。然而在政黨輪替前的過去近60年的時間,人權議題在馬來西亞中幾乎鮮少被討論和啟蒙,民眾對於人權概念的認識是很薄弱的,這導致人權的思想和價值在推動和倡議上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目前馬來西亞有超過1200名死刑犯,75%的死刑犯都與毒品有關而最終遭判死。再者,死刑犯中大多脫離不了貧窮和弱勢,當多數的死刑犯都是低教育程度、低社經地位、勞工階級、失業和工作不穩定的人,我們就更不能忽視整個社會體系導致的犯罪成因。政府不應該只靠執行死刑而不致力於改善經濟結構、解決犯罪問題。

 

▍邱顯智(台灣立法委員):​

過去不論是死刑案件辯護或是從事冤案救援,死刑制度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它的特殊性在於人死不能復生。也因此律師對死刑制度持保留意見,其實是比較普遍的。

台灣在去年(2020)開始引進國民法官法,未來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基本上要由國民法官和執業法官一起審判。當時我們主張在死刑判決上,把過半數的標準提升至要三分之二的多數決表態。我們極力的遊說下,也獲得其他黨派的委員認同,同意進行這樣的調整,讓死刑判決更加謹慎。另外,未來適用國民法官的案件一年大約有500-600件,實質參與的素人民眾會有近3000人,如果能擴大這個數字,讓更多民眾接近法庭認識審判程序,相信會對制度造成的冤錯案件有更多的認識。 

最後我們也可以思考看看香港和德國的例子,香港在1993年廢除死刑,因為不確定1997年後中國統治下會遇到什麼狀況。德國在經歷希特勒統治過後,1949年從基本法中廢除死刑,因為不確定未來會不會再出現類似的領導者,重複納粹集中營的過去。這是基於對統治者及政治權威的不信賴所以支持廢除死刑,台灣應該要思考,在對統治者和外來威脅的風險下,對死刑制度有所保留。

 

=================================

【ADPAN x TAEDP系列講座第三場】民主?民意?—廢死運動的困境:
完整線上座談:https://youtu.be/-K15fsXnD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