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死星期四慶周年! 《廢話電子報第98期》

 
廢話電子報第98期  2017/04/27

編輯室報告

廢死聯盟一直以來很注重社會互動與對談,從2015年起便開始舉辦不定期的TAEDP論壇。而後更進一步地,受到哲學星期五的啟發,開始產生一個想法 —「我們何不也舉辦一個定期的活動?在每個禮拜選擇一天與大眾一同做廢死。」

首先想到的便是自2004年起就持續舉辦的「怕死讀書會」,期盼能夠透過一個這樣的思考空間,讓大家一起來讀書,並互相聆聽、互相討論與互相理解,在這場活動中,不論你的立場與信仰,彼此都能互相滋養。

「死刑個案看透透」,透過邀請各領域的專家,例如律師、法官、精神科醫師、記者等以死刑個案為中心,分享死刑的各種面貌,無非希冀能用更多元、全面角度了解死刑個案,而非只從法律人的角度出發。而到目前為止,已經看過的個案有包括台南湯姆熊案、鄭捷案、冤案或是一些較不為人知但是已確定判決死刑並等待執行的個案。

「同學,Here we are」,不看判決、不讀書,讓我們坐下來寫寫信,沒有判決書或是媒體上過度誇張渲染的形容詞,用最直接的方式理解同學們、與同學對話,讓在看守所中的他們能夠與社會連結、能夠感受到一點外界的溫度。

「看見被害人」,透過每個月的一場演講或探討,試著一同認識、接觸並理解被害人。

在這裡,一群關心生命的人,以死刑議題為核心而聚集,從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已舉辦一周年,並將持續舉辦下去。讓大家能夠一起讀書、了解死刑判決、認識「同學」並看見被害人,不論信仰,在這裡我們彼此餵養,將生命的珍貴納入信仰當中。

【同學,Here we are!】

 

文: 林欣怡(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連狗蟻嘛毋插伊 / 鐵窗內 / 兩蕊濕澹的向望~柯柏榮,〈向望〉

這是掛在廢死聯盟辦公室的一首台語詩,柯柏榮是位屢屢獲獎的台語詩人,不過,他人生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待在監獄中,在監獄中他學習台語詩、學習重新認識自己。在他的獲獎詩集《內籬仔的火金姑》中,有很多描述監獄內部狀況的詩,包括這首〈死刑犯〉:

藏1片刀仔片 / 將生命線 / 割較長的

受刑人的處境雖不完全相同,但很多時候,關久了,真的是連螞蟻都不理你,在監獄中只能流著眼淚盼望出獄,雖然出獄後的生活也是茫然不可知,但死刑犯呢?沒有機會的死刑犯們,該怎麼度過監獄中的時光?生命線怎麼可能用刀片割長呢?台灣的確有死刑犯病死或者自殺的例子。

» 閱讀全文

【廢死星期四。心得】

作者:梁惟翔(廢死星期四參與者)

關於死刑的存廢議題上,雖在心中早已有定見,但參與廢死是讓我從更多不同的視野去思考死刑,畢竟在過去的學習經遇到有興趣踏入這個議題的人們,大多都是法律或是社會人景的,雖然討論死刑議題的過程中本來就牽涉到許多社會人,但透過不同背景的人來理解死刑仍然是有意義的。

» 閱讀全文

【廢死星期四。心得】

作者: 蔡宜家

死刑存廢議題,一旦提出來了往往是爭論不休,網路上的群眾自動站在兩邊,互相批評對方邏輯問題,且歷經數年下來,爭論的點往往是固定而無變化。雖說死刑是國家刑罰重要政策之一,且涉及受刑人生命的剝奪,用淡然的心態看待是有些奇怪,但對我而言,從辯論比賽中認識死刑制度優劣,到法律系所課堂中聆聽死刑制度的問題,然後再不間斷地自社會民意中發覺民眾對死刑不了解卻又害怕廢除的心態後,讓正方反方的論點不斷拉扯、矛盾,導致我面對死刑議題,心態有些疲乏,或許是說,認為兩方都有道理存在,不知所措。
  

閱讀全文

{domain.address} 《廢話電子報》編輯部|主編:陳丘舫、王翊軒|編輯:王翊軒、吳佳臻、吳展松、周芳聖、林欣怡、林慈偉、林穎孟、張雅筑、陳丘舫、楊剛、賴冠妤、閻新羽(依姓名筆劃)
訂閱電子報|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