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他變好還是變壞?
希望他變好還是變壞?
文/連詩雅(教育工作者)
圖片來源:ncadp
每個星期三,我會固定到圍棋班上課,小朋友的年齡層從4、5歲到小學三、四年級都有,最近在課堂中發生了一個小故事。
先說說故事主角”小綸”,他是個有過動+亞斯特質的大班小朋友,一開始入班時狀況不斷,不是在課程進行到一半起來走動,就是不斷發出怪聲音,三不五時還會騷擾旁邊的同學,整堂課下來,他的名字會出現數十次之多,都是同學不斷的檢舉他的違規行為。為此,我花了一些時間跟他建立關係,當他有好的表現時給他大量的稱讚與肯定,如果遇到小違規,多是口頭提醒及明確的告訴他,老師希望他在那些行為可以更進步一些,一年多下來,他在課堂上調皮搗蛋的行為明顯改善許多,棋藝方面也成為班上公認的小高手。
上週課程結束後,一位大班的小朋友小玉非常生氣的衝到我身邊,大聲的說:"老師,我覺得妳不公平!"我蹲下來問她,怎麼了?
小玉:我覺得不公平,剛才上課的時候小綸如何如何,妳都沒有處理,妳都對他比好,妳偏心,偏心!
正當我準備解釋時,身旁的一位小朋友說話了:我覺得雅雅老師沒有偏心啊~
小玉看著我,依然用非常激動的語氣質問我:老師~妳說!妳是不是偏心!?
(幾秒鐘前,我的回答應該會是:我沒有!但一轉念,我自己孩提時最討厭大人明明偏心卻不承認),我拍拍激動的小玉點點頭說:對耶~老師好像有點偏心喔?!
小玉聽到我的回答後,突然楞住了!她大概沒有想到…有老師會這麼誠實的承認自己有偏心。剎那間,她激動的情緒平復下來了…
我對小玉說:老師其實對每個小朋友都偏心耶~像剛才妳上課一直跟旁邊的同學聊天,老師都沒有罵妳…小玉害羞的把頭低下來,我繼續說:老師知道妳平時表現很棒,今天只是比較high,所以忍不住多跟旁邊的同學講話,老師有提醒妳幾次,但是沒有扣妳的秩序分,對嗎?這樣對其他的同學來講,老師其實也有對妳偏心喔!妳們每個人本來就都不一樣,所以我對每個人的方式也會有不同啊~
小玉聽完後緩和許多,但還是接著說:可是,小綸只有圍棋課乖耶!其他時間他很壞啊~聽完小玉的"檢舉"後,我說:謝謝妳告訴我,老師來想想怎麼處理好嗎?
時間很快又過了一週,週三課程開始,等小朋友都坐定位後,我笑笑的對著小綸說:親愛的小綸,老師這幾天收到神祕的小天使投訴,說你只有圍棋課乖乖耶…其他時間好像不太乖喔?你覺得呢?小綸抿抿嘴沒有辯駁,接著小朋友的”舉手”開始如波浪舞般熱烈翻起~~(呵~答題目都不知有沒有這麼踴躍啊~撫額…)
老師,他都在墊子上爬上爬下講不聽
老師,他上次推我害我受傷
老師,他過馬路都亂跑…
老師…老師…(音浪…太強……)
聽完幾位小朋友熱烈舉報種種的違規行為,就在我準備跟小綸做行為約定時,小朋友仍不時打斷我的話,想補充這個他們公認的小魔王曾經犯下的罪行。
為了避免這堂課變成公審大會,我決定打斷小朋友們的話,說:好囉~你們先停下來~我想請問大家:是希望小綸變好還是變壞呢?
突然之間小朋友們沉默下來…我接著問:你們說這些,是希望老師跟你們一起罵他,還是希望他變好呢?
過了幾秒的沈默後,終於有個小朋友舉手說:老師,我希望他變好!此時,旁邊幾位小朋友開始小聲附和:我也希望他變好…!
我轉過頭去看著小綸:你希望自己變好嗎?
小綸小聲的回答:我希望…!
我:你圍棋課這麼棒,老師覺得你其他的課一定也可以表現得很好!如果0到10,你希望自己變好幾分呢?
小綸:我不知道…
我:那我們先進步3分好不好?
小綸回答:好。
我:我們來打勾勾。
接著,我告訴小朋友們,小綸有跟老師還有大家約定他想開始變好喔!我們一起幫助他,不能因為你們知道他有跟老師約,就故意鬧他讓他違規喔!
小朋友:我們才不會鬧他呢!
我:很好~這樣很棒!
下課後,這些年紀不同的小朋友必須走7、8分鐘的路程到另一個家長接送的地點,過程中他們會自己安排隊伍,兩兩一組牽著手走。以前小綸都是一個人被放在隊伍的最後,因為沒有人要跟他一組,他大概也知道同學們不喜歡他,所以有時會故意放慢速度,這時同學們就會站在原地大喊他的名字,叫他快一點,但通常都沒什麼效果。
我注意到今天的隊伍很不一樣,他被安排在隊伍的中間,牽著一位可愛中班小女生的手,隊伍的最後由兩位小學生墊後。過程中,我看著小綸緊緊牽著小女生的手,過馬路時,還會放慢走路的步調,深怕小女生跟不上,心想,這不就是一種新的關係的連結嗎?我在後面大聲的讚賞:哇~小綸今天好棒喔!今天的隊伍很棒耶~是誰排的啊?後面兩位小學生說:是我們兩個排的。我:老師覺得妳們今天的隊伍排的很好,你們讓小綸變的很乖耶~大家真的都很棒喔!
看見孩子們的關係產生微妙改變,心裡滿滿都是感動!
騎車回家的路上,想起這段時間,台灣社會因為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或隨機殺人事件,很多人的心都被撕碎了。只是在這樣集體傷痛的時刻,媒體為了引起注意而使用「冷血」、「殺人魔」、「殺人不會判死刑」等聳動標題,或是為了收視率播出彙整了一系列重大兇殺案件的談話性節目,透過主持人誇張的表情、語言及片面而不完整的資訊,不斷激化觀眾的仇恨、恐懼。只是把複雜的社會問題簡化成為支持死刑或是廢死的二元對立,讓人誤以為,彷彿只要把加害人處死、讓他們受到嚴厲或相對的懲罰,立刻就可以遏止犯罪。
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透過這種方式,我們真的就會得到一個安全的社會了嗎?被害者家屬的心情或創傷真的就可以被撫平了嗎?
4月份開始,因為對於台灣司法制度及死刑的存廢的疑惑,我參加了廢死聯盟舉辦的「廢死星期四」活動,這幾週陸續讀了《慾望與權利-社會變遷下的刑事法脈動》、《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等書,在《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書中,作者貝茲‧卓辛格走訪了七個不同國家的監獄,記錄下她在監獄中的所見所聞,及她把寫作課程帶到其他國家監獄中與受刑人互動的經歷。
如果問我讀完的心得是什麼,我想…是“看見”這兩個字吧!
我看見,原來,世界上的某個國家,願意在監獄裡提供部分的教育課程,讓受刑人可以透過教育學習到不同的思考方式,讓他們試著理解他人的生命以及反思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傷痛。
我看見,原來,有國家中的女性在性別體制及經濟弱勢的雙重壓迫下,因毒品販罪受到刑期長達一、二十年的監禁。
我看見,原來在某些國家中,監獄成為財團們的營利事業單位,經營者一邊拿著納稅人的錢,一邊掌控著活生生的人命。
我看見,2011年發生爆炸及槍擊事件,一口氣奪走77條人命的悲劇,然而這場悲劇中的多數民眾並沒有被報復和仇恨撕裂,而是轉化為如何修復社會信任及情感的機會。
闔上這本書,腦海中出現挪威獄警批評傳統監獄的一段話:「道理很簡單,把他們當人渣看,他們就會變成人渣,把他們當作人來對待,他們就會像個人。」自古以來,各個國家、文化都在不斷的思考及修正把這些人關起來之後的措拖及作為,我們要剝奪犯罪者的自由與尊嚴到什麼樣的程度,正義才得以實現?
如果,我們關心台灣社會的安全,那麼在彼此對話之前,請認真的想想……………
究竟…我們希望他們變好還是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