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廢運毒强制死刑 獅城死囚突露曙光

本文轉載自2012/07/24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文與圖 / 謝偉倫

隨著新加坡政府日前宣布準備修法,廢除對「符合條件」的運毒罪犯和部分情節較輕的殺人犯的强制性死刑,並交由法官酌情裁决后,2名在新運毒罪成被判處死刑的馬來西亞死囚楊偉光和張俊炎,命運再露曙光。

楊、張二人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的代表律師拉維(M. Ravi)、饒兆穎,對最新發展感到樂觀,聲稱一旦在國會通過修正案,將協助二人向星國最高法院申請檢討刑罰,改判終身監禁。

星洲打擊販毒立場不變

今年7月9日,新加坡副總理兼內政部長張志賢在國會發表聲明,如果運毒者未涉及其他犯罪行爲,法院將對智力缺陷和願與政府配合者,斟情判處無期徒刑。唯這項修改,僅適用于低階運毒者,而不是涉及毒品供應或經銷等高階罪犯。換言之,新加坡政府嚴厲打擊犯毒罪行的立場並未改變,修法後罪名成立的販毒集團頭目仍將面臨强制死刑。

星馬民權團體發起聲援因運毒遭判死刑的楊偉光。(相片提供:謝偉倫)

數據顯示,目前在新加坡監獄中等待被執行死刑者有35人,包括28名毒犯和7名謀殺犯。在2004年到2010年之間,一共處决了26名本國人和12名外國人;官方表示,由於準備研修新法,已從2011年7月以來暫停執行死刑。

同時擔任「楊偉光後援會」協調員的饒兆穎樂見星國修法。她說,楊偉光和張俊炎都是運送毒品的「跑腿」,並未參與製造或販賣毒品,被捕後亦全力配合肅毒局調查,楊案的販毒集團主嫌更因而落網,這些表現,都符合新法設定的條件。

楊偉光(現年24歲)在2007年因運送47.27克海洛因入境新加坡遭逮捕,張俊炎(現年29歲)則於2008年6月16日,在販毒罪名下被捕。兩人分別在2009年1月和2010年2月被星國高庭判處死刑。

歸功民間拯救運動

楊偉光知悉案件有機會獲重新檢討後憂喜參半,張俊炎則是心懷感謝。拉維認爲,新加坡政府這次舉動,與馬新兩地的「拯救楊偉光運動」成功爭取了衆多新馬各階層民衆支持有莫大關係。

以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簡稱「隆雪華堂」)民權委員會與人民之聲(SUARAM)爲首的非政府組織,曾經于2010年7月成立「楊偉光後援會」,發起「給生命第二次機會」醒覺運動,在全馬各地發起10萬人簽名連署運動、舉辦巡迴講座、抄寫心經,向星國總統呈交特赦陳情書。

當時發聲援助的包括44名馬國國會議員、非政府組織、宗教團體及各階層民眾,令人鼓舞的是,數十個華人鄉團也罕見地召開記者會聲援楊偉光,以人道立場向新加坡政府喊話。在各界積極推動下,短短六個星期內獲得超過11萬個簽名支持。

東盟10國當中有8個國家,即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越南、緬甸和寮國,對毒品犯罪實施最高可判死刑的懲罰。其中印、馬、新三國對販毒的打擊尤其嚴厲,也多次因對在其境內走私毒品的外國公民處以極刑,備受國際關注。

輿論普遍歡迎新加坡政府的最新决定,認爲這是「正確的方向」。法律修訂後,運毒罪犯可以免死的條件之一,是給予肅毒當局「實質而有效」的合作,這顯然有利於把打擊矛頭更加準確地指向主犯。新加坡國會對取消强制死刑會否削弱反毒法令的威嚇作用、運毒者須給予何種程度的「合作」才算實質,同樣深表關注。無論如何,修法草案內容至今仍未公布,預計今年底才提交國會。

新加坡釋出善意後,馬國政府也跟進放話,總檢察長阿都會甘尼建議修改危險毒品法令,免除販毒者死刑。律師公會主席林志偉與檳州升旗山區國會議員劉鎮東先後呼籲,在社會對死刑存之辯尚未有定論前,馬國政府應該優先暫緩執行死刑。唯近期罪案頻仍,警政機關也承認犯罪率攀升,這項建議並未獲回響。

星馬兩國爭相開放?

馬來半島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一衣帶水,歷史的糾纏與現實的矛盾,造就了這對近鄰不如遠親的冤家。馬來亞脫離英殖民統治後,在當時反共陣營崛起的背景下,1963年與新加坡、沙巴和砂拉越共同成立「馬來西亞」。

馬新兩地自英國分治起,便在政治理念、經濟發展、族群結構、文化心態上各異,漸行漸遠,終至發展到互不信任。1965年馬新分離,後者退出馬來西亞。經歷多年分合之後,新馬之間的不和解情緒依然存在,加上微妙的競爭心理,兩國政壇時而齟齬不斷,易以敏感、狹隘的心態分析解讀對方。

新加坡2011年選舉造勢。(相片提供:謝偉倫)新加坡數十年來一黨獨大,讓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得以全力推動政經發展,在獨立建國40年內,成功打造爲「第一世界」國家,但是長期的制度不正義,議政聲音無法多元,却造成社會疏離、政治冷感。

2011年5月落幕的新加坡國會選舉,反對黨大躍進,「首投族」等年輕選民和網絡媒體的動員能力,突破舊政治格局,爲未來更有權力制衡的兩黨政治帶來想像空間。選舉成績也撕毀政府對漂亮經濟數據的吹噓,暴露執政太久所造成的社會不公、通膨壓力,以及醫療開支水漲船高。

獅城選民思變之風狂吹,乃受到馬國在2008年3月8日「政治海嘯」影響。這場四年前掀起的反風,讓馬國執政聯盟首次失去國會三分之二優勢席次,五個州屬政權易手,贏得建國以來最大的勝利,政治社會運動從此蔚爲風潮。馬國政府爲保住江山,被迫推動新政,擬廢除諸項惡法,却被視爲新瓶舊酒,困獸猶鬥,錯失改革契機。

馬來西亞2012年428凈選夢3.0集會。(相片提供:謝偉倫)新一代的馬新年輕人追求多元、爭取開放的強烈願望,執政者開始對應疏解,實施開放政策。隨著新加坡在野黨的勝利,可能會激勵馬國民衆更全面的「揭竿起義」,讓當政者面對更大挑戰。

有趣的是,新加坡宣布修改毒品法令之日,正是7月9日,爲馬來西亞公民社會紀念2011年「乾凈與公平選舉聯盟」(簡稱凈選盟2.0)集會一周年。一年前的這一天,約5萬民衆突破警方圍城封鎖,涌入首都吉隆坡,與旅居世界各地的馬來西亞人同步舉行集會,表達對選舉改革的訴求,舉世矚目;今年4月28日再接再厲,全馬各地衆志成城,超過20萬人響應「凈選盟3.0」與「綠色集會」,繼續爭取選舉改革,拒絕環境公害污染。

馬新兩國的改革步伐與社會躍進,看似匍匐前進,實則互相影響。
 

※ 本文作者謝偉倫,馬來西亞隆雪華堂民權委員會執行秘書

※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 延伸閱讀:獨立特派員《血染的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