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死刑存廢的新思維》新書發表會新聞稿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於今天(2009年6月1日)舉辦一場新書發表。廢死聯盟去年11月舉辦一場【死刑存廢的新思維】研討會,邀請德國、台灣兼具理論基礎和實務參與經驗的專家,針對德國的經驗、台灣的狀況,深入交換經驗及提出建議。在德國在台協會的贊助及元照出版社的協助下,出版了《死刑存廢的新思維》論文集,書中收錄專家論文外,還完整呈現研討會中的與談實況,帶領讀者從社會安全、獄政革新、被害人保護等面向切入,以新思維觀點來探討死刑存廢議題,希望帶給讀者新的思考與體驗,也期望將來能讓死刑廢除的方案真正落實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新書發表會由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召集人瞿海源教授 及德國在台協會處長歐芮女士 出席記者會,向社會大眾介紹這本新書。這本書是由四位德國專家,包括Prof. Dr. Hans-Jurgen Kerner (柯爾納 教授), Dr. Uwe Meyer-Odewald (邁爾-奧德瓦爾德 博士), Dr. Armin Frühauf (弗里奧夫 博士), Mr. Gerd Delattre(德拉特 先生),分別就社會安全、監獄改革、行刑處遇以及被害人保護四個面向提出專文報告。此外,台灣方面則包括黃瑞明律師、吳志光教授、盧映潔教授、李念祖律師、李茂生教授、馬躍中教授、吳豪人教授、黃明鎮牧師、葉建廷律師、陳志祥法官、許澤天教授、高涌誠律師、陳淑貞律師、李佳玟教授、林峰正律師等15位專家參與研討會,這本新書中收錄當時現場討論實錄,各方意見精彩萬分。
《死刑存廢的新思維》這本書也獲得很多人的推薦。陳新民大法官在他的推薦文中寫到「希望國內有志一同的朋友繼續努力,讓我們的子孫永遠有免於『國家刑戮』恐懼的自由。 」;許玉秀大法官則是表示「被害人的傷痛,得以在國家的支持系統中,獲得完整療復,正好是不需要加害人付出生命代價的理由。支持被害人的措施,不是配套措施,而是正套措施。把保護和支持被害人的機制準備好,死刑的廢止就會在平行線上出現。 」;黃明鎮牧師以其多年在監所教化受刑人的經驗,表示「想以死刑『殺雞儆猴』、嚇阻犯罪,效果其實不彰,『以暴制暴』只會更凶暴,對改變世道人心鮮少功效。 」;投入犯罪被害者保護實務工作多年的陳淑貞律師希望「尤其是德國的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及立法,足供台灣借重仿傚,讓我們實務工作者獲益良多,希望死刑存廢的新思維在2008年是一個起點,以後能繼續逐年檢視進度、督促成效。 」;長期從事死刑辯護及研究的李念祖律師認為「不必說全世界都在面臨廢除死刑的潮流,也不必說台灣的情形不同於全世界。全世界都在想的問題,台灣也可以想,畢竟台灣從來不願意自外於全世界。全世界都走的路,台灣當然未必要走,但台灣不能只是因為那是別人走的路,我們就不肯走。我們應該為了自己要不要制訂死刑、要不要執行死刑、要不要廢除死刑的問題而思考,不是為了別人而思考或不去思考;思考,是為了我們自己。 」;林國明教授則提醒廢除死刑運動者及政府「唯有持續進行廣泛、深入的公民對話,提供充分的資訊和多元觀點,回應公眾的重大關切,死刑存廢的政策,才有可能獲得『民眾之共識與支持』 」。
死刑存廢在台灣是個高度爭論、複雜的議題,因此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希望能夠與社會大眾加強對話,也希望從不同面向切入。德國在台協會希望提供德國廢除死刑後,關於社會安全、監獄改革及犯罪被害人保護的經驗給台灣社會知道,生活在一個沒有死刑的社會是可能的,甚至更好!這本書出版後,將會致贈給總統、五院院長、所有立法委員、司法院大法官、各級法院及檢察署,還有各大學法律系及圖書館,希望打開社會對話的空間。
新書發表會後隨即舉辦一場【畫出台灣死刑廢除的藍圖】的座談會,希望以新書為出發點,邀請輔大法律系吳志光教授、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柯彼特先生、台大法律系李茂生教授、民間司改會董事李念祖律師以及台權會執委廖福特教授,針對以下四個議題深入討論:
1. 有假釋機會的終身監禁,是否為台灣可行的替代死刑選項?
2. 德國社會安全管束監禁制度(Sicherungsverwahrung)是否能夠成為台灣替代死刑的配套措施之一?不管是否合適成為配套措施,社會安全管束監禁制度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3. 台灣除了繼續停止死刑之執行(moratorium)外,還需要有怎樣的積極措施?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ICCPR )及其施行法通過後,應要有明確的立法計畫、時間表,持續推動相關立法。這個立法計畫內容應該如何規劃?(包含被害人保護的相關立法)
4. 從再犯率或者治安的相關數據可以證明死刑並不是一個維持治安有用的制度,我們該如何向社會大眾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