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權?北京誠意待檢驗

2009-02-17  撰稿、編輯:季平

新聞引據:法新社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最近完成首次對中國大陸人權狀況的定期審查,提出100多項建議,要求改善;北京方面只接納了其中42項,拒絕接受19個國家所提出的部分甚至全部意見。北京官方表示,將進一步改善中國大陸人權;然而,從北京官員在日內瓦的強硬表現以及大陸媒體對西方國家的批評多所譴責來看,北京方面的誠意仍有待檢驗。

首度接受定期審查 北京不改強硬姿態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2月9日在瑞士日內瓦集會,根據普遍定期審議機制(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審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人權報告;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次接受全球最重要人權機構的定期審查。

澳大利亞、捷克、瑞典、義大利、奧地利等國的代表在會中,就中國大陸的死刑、任意羈押及酷刑、律師權益保障、少數民族人權、宗教自由、公民表達權和新聞自由等現況表達高度關切,並且敦促北京儘快落實於1998年簽署的「公民權利暨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n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北京駐日內瓦大使李保東則聲稱,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大陸的人權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北京並未實施新聞檢查,大陸公民享有向媒體發表看法的自由,北京官方也反對酷刑,只是中國大陸不具備廢除死刑的條件,同時,北京採行種族平等政策,少數民族享受優惠待遇。李保東甚至表示,擁有47個成員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非政治演說舞台,北京方面拒絕接受一些西方國家將問題政治化的作法。

人權組織批評,在短短3個小時的審查程序中,北京官員一方面以強硬態度回應西方國家的關切,另一方面還動員友邦代表輪番上台,發表對北京有利的言論,佔用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審議時間,導致這項四年一次的定期審查未能確實發揮功能。

事實上,不僅在日內瓦的北京官員作風強勢,對於外國的批評,中國大陸媒體也口徑一致地發出譴責,新華網甚至反唇相譏,批評德國和加拿大的人權問題。

拒納外國批評 北京誠意受質疑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月11日發表首次對中國大陸人權狀況的審議報告,內容包括北京對中國大陸人權狀況的陳述、60多個國家對北京的具體建議以及北京的回應。

人權理事會提出100多項建議、要求改善人權,可是,北京方面只採納了古巴、蘇丹、約旦等國家的全部意見,拒絕了19個國家的提議,甚至全面否定捷克、瑞士、英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和墨西哥的建議;這7國的建議包括廢除死刑、開放新聞自由、允許維權人士和平抗爭、保障西藏人權以及儘快落實公民權利暨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出,北京當局拒絕開放新聞自由、廢除死刑等建議,顯示它並不打算改善中國大陸的人權情勢;不過,北京當局的立場已經白紙黑字地在聯合國作成紀錄,這就是讓中國大陸向人權理事會提交人權報告的重大意義。

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9日也曾經發表評論表示,只要能向中國大陸人民展現「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們關心著大陸民眾的狀況」,讓公眾注意北京的行為,這就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中國大陸人權紀錄的價值;而隨著六四天安門事件20週年的到來,這種提醒特別合乎時宜。

落實法治 根本改善人權


1954年,中國大陸第一部憲法明訂大陸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2004年,北京正式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納入憲法;目前,大陸官方正在擬訂「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北京官員聲稱,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正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可是,這種說法和國際人權組織的指控完全相反。此外,相對於中國大陸媒體同聲讚揚大陸的人權狀況,西方媒體則不斷披露大陸有關方面踐踏人權的事實。

著名的北京律師莫少平表示,中國大陸政府已經將保障人權納入法律,但是,政府一直忽視它的存在;就法律層面而言,大陸的人權狀況確實有所改善;不過,中國大陸尚未真正落實法治,法律明文規定和政府尊重法律之間仍存在很大落差,而這正是中國大陸人權問題的根本所在。

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大陸出口下降、失業率持續攀升,大陸學者憂心,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對大陸經濟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可能從經濟層面蔓延到社會層面;同時,今年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20週年、西藏抗暴50週年;北京方面將如何因應政治氛圍高度敏感、經濟情勢相對嚴峻的雙重考驗,各界正密切觀察;由於北京官方一向強調「穩定壓倒一切」,中國大陸的人權情勢值得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