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確定,法官淚先流

2006-02-19 聯合報

記者蕭白雪/台北報導
即使世界人權潮流傾向廢除死刑,國內依然維持死刑。不過,有反對死刑的最高法院法官在評議被告死刑確定後落淚;也有年輕法官以死刑讓被告痛苦太少、難收懲罰之效為由,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的爭議,舉世皆然,要不要全面廢除死刑,雖是國家重大刑事政策,卻考驗著每一位刑事庭法官。以前有些信仰虔誠的法官,不管是基於佛教或基督教的教義,不願判處死刑,甚至在判決中引述佛經或聖經內容,說明不判死刑的理由;近年來,因為國際人權潮流因素而不判死刑的法官,逐年增加。

握有死刑最後決定權的最高法院,這幾年大量減少死刑確定案件。一名刑事庭法官過去就不太判被告死刑,對於手上一件纏訟多時的死刑犯案件,他認為還是可以再撤銷發回二審仔細斟酌;不料全庭五位法官評議時,其他法官都認為能查的都已查了、「求其生而不可得」情況下決定駁回,讓這位不想讓死刑犯在他手上定讞的法官,當場落淚。

另外,近來也有年輕法官認為生比死更能懲罰受刑人,而直接在判決指出,死刑執行僅是對受刑人之暴虐於一瞬間實現,應以無期徒刑方式,使受刑人在每個時刻感受痛苦,不論是身體失去的自由或良心受到的譴責,「透過徒刑的執行去想像及感受恐懼,對於受刑人毋寧是更為嚴苛的處罰。」

國內除有爭議多年的蘇建和等三死刑犯外,現在還有徐自強案仍然懸而未決;過去包括原住民青年湯英伸、造成十六條人命的神話KTV縱火犯湯銘雄,都曾是國內人權團體希望政府赦免的對象。

剝奪生命權的報復刑問題不僅台灣有,民主大國美國也是如此。死刑犯威廉斯在獄中等待執行的廿餘年裡,寫下勸導年輕人走正道、不要混幫派的十本書,一度獲總統布希頒獎表揚、盛讚他展現「傑出的美國人格」。

曾是美國知名幫派創幫老大、因殺死四人被判死刑確定的威廉斯,生平不但曾被改編成電影「救贖」,更成為廢除死刑團體聲援對象,但最後還是未獲最高法院同意,難逃死刑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