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是否廢死?立委扮演關鍵角色—英國死刑專案及台灣廢死聯盟共同發表《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報告
【新聞稿】是否廢死?立委扮演關鍵角色—英國死刑專案及台灣廢死聯盟共同發表《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報告
20220224記者會新聞稿
英國死刑專案(the Death Penalty Project)和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共同發布一份新的報告《台灣立法委員對死刑之意見調查》,調查發現受訪的台灣立法委員大多數支持廢除死刑。這份報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卡羅琳・霍伊爾(Carolyn Hoyle)及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於2021年共同完成,由死刑專案及廢死聯盟共同委託兩位學者進行調查研究,希望了解立法委員們對死刑廢除的接受程度以及更細緻地蒐集他們的想法,以作為未來廢除死刑的倡議策略基礎。
台灣有113位立法委員,其中有38位立委受訪,其餘75位未受訪的立委,有部分立委完全沒有回覆研究團隊的邀訪信、有些直接婉拒受訪但並未說明拒訪理由,不過也有37位立委解釋自己為何不願意受訪,其理由包括太忙無法參加、希望對此議題保持中立或者是對議題不熟悉及沒有興趣等。研究團隊認為在疫情及休會期間研究進行不易,有1/3以上的立委接受訪談,本研究的結果已經有足夠的參考價值。
擔心有無辜的人會被政府處決、死刑嚇阻犯罪的效果比不上長期監禁以及相信死刑侵害人權是支持廢除死刑的主要理由。此外,大多數受訪的立法委員表示對台灣刑事司法系統的信任度較低,對其能否為面臨死刑審判的個人提供充分保障表示懷疑。
從受訪立委的回應中,有些重要發現,包括:
-
受訪的立法委員中,有61%贊成廢除死刑,39%贊成保留死刑,但只有1位立法委員表達「強烈/堅定支持維持死刑」
-
贊成保留死刑的立委中,有71%認為冤案「有時」會發生;支持廢除死刑的立委中,有65%認為冤案「有時」會發生。而在所有受訪立委中,只有11%認為冤案「很少」發生
-
當被要求對於一些減少暴力犯罪的系列政策進行排序時,所有受訪的立法者都表示更傾向於採取社會正義措施,例如減少貧困,而不是增加處決
這份調查進行的時間點非常有意義,2021年台灣沒有任何的死刑判決確定,也沒有任何的死刑執行。台灣在2009年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國內法後,向國際社會宣誓我們願意自主遵守國際人權體系的相關規範與制度,因此ICCPR第6條第6項「本公約締約國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應該被實踐。台灣逐步廢除死刑應該是一個不可逆的道路。不過,目前台灣尚有38位死囚及近年來政府也陸續執行死刑,最後一次執行是在2020年。
相信大部分的民眾支持死刑,是很多國家包括台灣支持死刑的主要理由。為了挑戰這樣的假設,在訪談過程中,研究團隊向受訪立委介紹了死刑專案和廢死聯盟所出版的《廢除死刑正反意見:台灣實證》研究,這份研究指出,大部分的人對於死刑的瞭解嚴重不足。2039位受訪的民眾當中,請他們回答4個關於死刑的事實性問題時,只有4位完全答對,超過一半(55%)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這4題的答案。這份研究還發現,若獲得更多實際案件的訊息時,對於死刑的支持也會大幅下降。總結來說,台灣民眾並不堅決反對死刑,對於死刑也沒有足夠的知識。
在立委充分瞭解上述台灣民意調查結果後,再次詢問他們對於死刑的看法,支持廢除死刑的比例上升20%。
-
廢除死刑的比例從61%上升到81%
-
保留死刑的比例從39%下降到19%,而且沒有人強烈支持
死刑專案執行長雷紹爾(Saul Lehrfreund)認為「這項重要研究的結果顯示,台灣的立法委員對廢除死刑的態度比以前我們以為的還要開放得多。改革的主要障礙是相信社會大眾絕大多數是支持死刑的,但當立委理解到在嚴謹的民意調查中,台灣民眾實際上對政策改變持開放態度時,我們看到了立委自己對死刑的態度也更加鬆動。近年來在台灣進行的實證研究,包括對立法者的研究(這是同類研究中的第一個),是能夠打破阻礙變革的絆腳石,並為台灣進一步結束死刑這種陳舊的刑罰及履行其國際義務,提供可信的資訊。廢除死刑將進一步鞏固台灣作為該地區新興民主和人權典範的地位,鞏固其國際聲譽,並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站在一起」。
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則表示「雖然這次的研究只有38位立委最終接受訪問,但也已經有足夠的參考價值。前一陣子因為2021年沒有執行和判決死刑定讞,媒體上有很多對台灣政府已經『實質廢死』的質疑,雖然我們知道從國際間的標準來看,台灣離實質廢死的路還很遠(至少要停止死刑執行10年或者有正式的停止死刑政策宣示),但藉由各式的嚴謹研究,政府、社會大眾、立法委員以及我們互相學習了解死刑以及廢除死刑,持續對話,我們相信台灣廢除死刑的終點終有一天會到來。接下來我們會將這份報告寄送到所有立委及政府相關單位,希望開啟更多的政策對話。」
新聞聯絡人:林欣怡(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羅禮涵(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倡議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