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福案的玻璃牆
整理/吳佳臻、吳奕靜
你也許聽過江國慶,蘇建和或徐自強、鄭性澤、謝志宏這幾個著名的冤案。世上沒有完美、不犯錯的司法,在我們如常生活著的當下,還有定讞的死刑冤案,正在等待平反。王信福就是其中一個。
發生在三十一年前的卡拉OK槍擊案,王信福被控指使陳榮傑開槍殺死兩位下班的員警,當時才剛成年不久的槍手陳榮傑被判了死刑,很快就被執行。輾轉逃亡至中國、返台治療眼疾的王信福在2006年被捕後,在證據薄弱、疑點重重的狀況下,於2011年被判死刑定讞,成為至今年紀最長的死刑犯。長期研究死刑個案的作家張娟芬、辯護律師團及廢死聯盟都認為王信福案充滿許多瑕疵,但礙於案發時日久遠、主嫌已遭槍決、關鍵證人失聯、缺乏科學證據等因素,讓救援行動充滿挑戰且難以找到著力點。
2018年1月間的「廢死星期四X死刑個案看透透:下一站,王信福」,同年4月,前大法官許玉秀老師主辦的「春風煦日論壇學術研討會|刑事法與憲法的對話」,以及10月間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主辦的「死刑判決研討會」等場合,張娟芬針對王信福案的證據結構進行分析,公開說明本案疑點與瑕疵,並與專家學者進行對話。
為了讓王信福案更受到社會大眾關注,廢死聯盟自2019年開始進行社會倡議,張娟芬根據相關卷宗改寫成王信福模擬法庭的劇本,在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的協助下,以王信福案為例到各地或校園進行模擬法庭,透過模擬法庭活動,參與者可以發現王信福被判死刑的理由薄弱。2020年,我們與台北藝術大學合作,邀請多位素人演員(死刑冤案平反者、作家、導演、教授、律師、樂評人等)參與演出《審判王信福》一片,並邀請劇中演員進行多場講座與談,幾乎是全台走透透。2021年初則進行「寫給王信福的52封信」,邀集各界人士給予漫長監禁生活中的王信福更多理解與陪伴。近期我們也在「同學,Here we are」聚會與國際特赦組織的寫信馬拉松活動合作,邀集大家一起來寫信給王信福、邱和順,以及全世界需要救援的冤案。
王信福案在過去已經有許多律師投入研究與救援工作,在經歷聲請再審與非常上訴都遭到駁回後,希望可以再次向國家敲門。今年5月18日,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等三個團體依據「最高檢察署辦理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審查作業要點」,向最高檢遞出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促請審查意見書。律師團希望檢察總長審閱該案後,能認本案確實具爭議性而有開啟審查之必要,進一步召開審查會。並盼檢閱過程能如實恪守無罪推定原則、罪刑相當原則,還給王信福應有的公平審判。
今年是王信福死刑定讞第十年,因此除了非常救濟手段,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同時邀請各界共同參與救援,並偕同至少九個民間團體組成「王信福救援大隊」。救援大隊深入分析案件的疑點,依照上述要點提出聲請。審查要點的第一條寫著:「為廣徵社會對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之多元專業意見,消除公眾對死刑確定案件之重大爭議,提供檢察總長處理爭議性死刑確定案件之參考,特訂定本要點。」這個要點承襲歷來的司法改革,別於以往,希望讓檢察體系是獨立於法院之外的期待,同時也是要涵納社會對於已經判處死刑定讞案件的不同意見,能夠更進一步審視案件的問題,不要造成誤判。這樣的要點可以視為是司法上的進步,釐清審、檢、辯三方在法庭上的角色,同時並不自恃專業,樂意多方考量。依據這個要點,曾經提起再審及非常上訴而被駁回的案件,只要是民間具有公信力的司法團體或組織認為這個死刑案件仍有爭議與疑慮,就可以提出審查。
原本抱持一絲期待的救援行動,卻在10月26日收到最高檢察署冷冷的回覆「歉難辦理」。
最高檢察署以案件當時關鍵的14卷錄音帶「無留存」、專案卷宗「已遺失」、扣案手槍經歷多年已經難以驗出指紋的因素,得出「歉難辦理」的結論,潑了大家一桶冷水。細看駁回理由卻發現,上述具備疑慮的證據都是國家必須負起責任面對的問題,甚至當年開槍已被執行的陳榮傑、逃亡而未出庭的李慶臨等人,皆未能與王信福在法庭上對質詰問,這也應屬國家造成的困難處境。如今國家卻回過頭來向王信福與救援大隊雙手一攤,關上大門,案件形同被推回原點。國家逃避面對司法不公的問題,即是冤案救援的一堵玻璃牆。也違背了此「要點」原初的立意。倘若最高檢察署仍以審視非常上訴、再審的方式在審視根據要點提出聲請的案件,傷害的不只是王信福案,也還有其他具有疑慮、求助無門的死刑案件。
雖然暫時挫敗,但法律救援和非常救濟仍持續進行,今年開啟「寫給王信福的52封信」、《審判王信福》電影的放映、模擬法庭等活動不會停歇。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國家仍願意為冤屈的王信福開一扇門,社會大眾也能夠透過各種形式、參與各種活動,持續關注王信福的處境,與我們一同鋪展王信福的平反之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