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絞刑師 Pierrepoint: The Last Hangman》
英國 ‧ 2005 ‧ DVD ‧ 彩色 ‧ 90分鐘 ‧ 輔導級
UK ‧ 2005 ‧ DVD ‧ Color ‧ 90mins ‧ PG
■台北場:10/9 19:30 映後座談:張娟芬、Amy Smith、南方朔
■校園場:10/15 14:00 成功大學,映後座談:王金壽、Amy Smith、李佳玟
■新竹場:10/23 14:00 映後座談:姚人多、Amy Smith、王興中
導演:亞德里安謝爾高德(Adrian Shergold)
劇情簡介:
「受人尊敬的公民、受妻子喜愛的丈夫、同時又是一位專業冷靜的殺人者」,集合這三個面向的人,會是怎樣的一個樣貌呢?
一直以來,阿爾伯特‧皮耶爾波因(Albert Pierrepoint)總將他的工作視為高度專業的特殊領域:以掌握死刑犯的身高、體重、職業、健康情況為基本條件,以冷靜分析死刑犯臨行前的心理情緒為執行前的最低限度準備。隨著他工作的傑出表現逐漸受到長官的關注與褒揚,他開始以打破最短的執行時間紀錄為目標,以執行世界上最有效率、最人道的死刑方式─絞刑-為榮耀。7秒半,則是他最引以為傲的紀錄。
阿爾伯特‧皮耶爾波因會在收到信件通知之後,前往到監獄住上兩天。第一天,他會從門上的窗口探看坐在裡頭的死刑犯的身形體態,用以判斷該用什麼尺寸的絞繩執行,並前往執行室做好一切準備,同時聽取助理的報告,了解一個又一個「可悲又骯髒」的故事。而後等待著隔天早上,美好清晨的九點鐘聲打響,開始他的工作──開門、走入牢房、將死刑犯的雙手反綁、推著他走入執行室、為他套上白色布套、懸上絞繩及環扣、啟動開關,哄隆一聲,下頭的木閘門打開,死刑犯就在瞬間垂吊而下,分離了他們的第二、第三頸椎。如此精準、有效率、又從未失誤的執行,阿爾伯特‧皮耶爾波因以從未失手讓死刑犯受到一絲痛苦或傷害為榮。
直到有一天,站在絞刑台上與他面對面的,竟是他的胡鬧好友-泰許(Tish)。他依舊維持著他的冷靜節奏,絞死了泰許。但他開始感到惴惴不安,到底是國家殺了泰許,還是他為了這份微薄又「血腥骯髒」的薪水殺了 泰許?這些人犯在殺人的時候,至少都帶著嫉妒、緊張、激情;而他在執行絞刑時,又是帶著怎樣的心情?
本片改編自英國最後一位絞刑師阿爾伯特‧皮耶爾波因任職於英國倫敦Pentonville監獄的自傳故事。從1933年任職至1955年卸任,他總共執行了608位死刑犯,期間包括在1945年於短短一週內執行了二次戰後遭紐倫堡大審判定死刑的47名德籍納粹軍官、軍醫等份子。
死刑,到底是國家集體的正義實現,還是國家與人民把這個虛假的正義推到一個執行者的手上?一直到1974年出版自傳時,皮耶爾波因才寫道:「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是一種殘留在心中的苦澀餘恨。死刑在我看來,除了報復之外,毫無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