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懲罰,將失去承接機會
編按:本文轉載自2018.06.28蘋果日報論壇,作者應邀針對「台灣應否恢復執行死刑」提出論辯。
文/ 翁麗淑(鷺江國小教師,著有《教孩子自己找答案》)
阿城是十幾年前的學生,處於一個功能缺乏的家庭,國中時他曾在朝會被教官叫到台上公開羞辱:「現在在你們面前的就是一個最失敗的例子,是社會最糟糕的敗類……」 後來在報紙的社會版上看到了阿城的消息,果然犯了更嚴重的錯,算是應驗了教官的說法。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現場經常遇到犯錯的孩子,孩子間的爭執事件,辱罵、打架、霸凌,各種惡意傷害經常發生……這些過程不斷考驗著教育者的處理手段與價值系統。而我一再一再提醒自己的,就是,絕不能放掉任何一個孩子,尤其是加害者。當然也會憤怒,也會心寒,甚至覺得太頑劣根本不可教化,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冷靜的清晰的看到孩子的無助;越艱難,越要謹守教育的價值。簡便的應對方式其實是無效的,在教育裡沒有被接住的孩子就掉到社會的網絡裡拉著其他人一起墜落,傷害其他家庭。
就像現在這樣的時刻,又有重大案件發生了,死刑的存廢又重新被提起。這樣的時候就會想起挪威77人死亡的慘案。當時,挪威總理說:「我們將展現給世界看,當挪威受到挑戰時,我們的民主將會變得更堅固。我們將逮捕犯罪人並將之繩之以法……今晚最重要的是拯救生命,照顧受害者及其親人。我們永不放棄我們所持的價值。我們也需要證明我們的社會可以開放的通過此考驗。對暴力的回應,就是更多民主,和更多人道。」而多數挪威民眾不贊成慘案製造者布雷維克被判死刑。有人說:「我們對這個『瘋子』的態度,是給予更多的民主、寬容和愛,這些價值觀正是布雷維克想要破壞的。我們要確保這個瘋子不能改變我們的價值觀。 」
有人被殺了,相信被害者的家人正處於極度痛楚之中,同處在這個社會的我們該怎麼一起共度這個艱難的時刻呢?還有什麼是我們必須極力守護的呢?
我想,應該就是對生命的尊嚴、和平與愛的堅持,而這些正是施暴者所踐踏的,如果我們期待守護我們珍視的價值,我們就更要在暴力與憤怒的襲擊下冷靜理性的面對傷口。冷靜等待真相,拒絕過度炒作的媒體,也督促政府對被害者家屬在精神與物質上給予全面的支持。也要讓社會的傷口有機會在乾淨無干擾的空氣裡清創,等待癒合。耐心等待判決確定,是對價值守護的第一步,不希望暴力案件牽扯其他無辜的人。
助長社會暴戾之氣
然後,就是在真相之中找到教訓,我們期待犯錯的人要改變,懲罰是手段之一,但不是全部。除了司法應給予加害者懲罰之外,我們要在事件中看到整個社會的反省與責任──社會承接的網絡裡有破掉的地方嗎?教育裡缺乏了什麼?支持系統裡還要補足什麼?如果傷害發生了我們只聚焦在懲罰,而忽略了其他的訊息,不但錯失了承接的機會,也會錯過阻止下一次悲劇的機會,被害人所承受的傷害也錯過了守護後人的可能性。我想起小燈泡媽媽一直關注的,她要讓小燈泡的死更有價值,「這種事絕不可以再發生」是她最在乎的事。超越了悲傷和恐懼,令人敬佩。
最害怕在這個時間點聽到死刑執行的風聲,死刑是剝奪生命的國家暴力,再怎麼有正當性都是殺人之舉,如果我們都想努力擺脫憤怒私刑的衝動,我們都想認真修補整個社會被施暴者踐踏的破洞,何以政府可以輕易拿一個剝奪生命的極刑來搪塞自己的責任。更何況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了死刑的殘忍效應是可能助長整個社會的暴戾之氣,輕易召喚死刑者應三思啊。最後,我想說,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不會不知道失去至親的痛楚如何撕心裂肺,但越愛越要珍惜我們的擁抱,讓暴力──不管是來自兇手或是國家,都不能把我們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