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著民意向前進

2023年3月31日
廢話電子報160期

編輯室報告

乍暖還寒的三月天,今年是二二八事件的七十六週年。當年的血腥鎮壓從台北延燒到全台灣,二二八事件指的不是只有那一天。受難者眾,卻沒有人敢出聲,直到1987年的四十週年,有個叫做鄭南榕的傢伙勇敢站出來,違逆執政當局,公開紀念二二八事件。現在,我們要延續他的精神,努力不讓歷史被遺忘。

許多社會改革的起頭,通常都是逆著民意向前進。有志之士看見了社會的病灶,集結起來,站在當權者的對面,向大眾呼籲,就像反日本殖民發起台灣新文化運動的蔣渭水醫生,把台灣當病人,開出社會改革的藥單。今年適逢廢死聯盟成立二十週年,三月開始的廢話電子報將開啟「做伙鬥陣行」單元,每期介紹一個與我們同行,跟我們一樣經常逆風而行、長期耕耘的社運組織,這次我們訪問的是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透過社運組織的工作和議題,認識台灣急需醫治的問題,以及該下什麼藥方才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國家、更適合人居的土地。

「國情不同、民意支持、死刑可以嚇阻犯罪」常被用來作為台灣遲遲不能廢除死刑的說詞,來自英國的專家告訴我們,這些說法存有許多迷思。當世界各國陸續向廢除死刑邁進的同時,台灣卻把「廢除死刑」視為違逆民意的訴求,這其中的差異到底是什麼?台灣到底要如何繼續往前?二月份廢死星期四的側記內容有精彩的討論。此外,本期還有兩篇非常好看的影評,一篇談論經歷納粹大屠殺的受害者與後代如何面對創傷,另一篇則帶讀者從伊斯蘭國度探討死刑、性別與國家權力。

2023年《廢話電子報》讀者問卷調查進行到四月底,請把握機會填寫,就有機會獲得一份小禮物。
支持我們

【廢死星期四】國情不同,廢死不可?

英國的人權組織「死刑專案」雷紹爾律師和牛津大學霍伊爾教授,來台與關心廢除死刑的團體進行交流,並於二月份的廢死星期四講座進行分享。他們在講座分享協助其他國家廢除死刑的經驗,並破除許多人對於死刑的嚇阻效果和民意支持等迷思。
閱讀更多
【做伙鬥陣行】訪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人權工作就某個意義來說,就是在揭露真實。三一八運動佔領立法院,龍三是首批進場的,他很快利用手邊資源架起直播平台,把實況原原本本的轉傳出去。如同他和陳文成基金會一直在做的事──把其他沒被看見的真相、把威權的歷史端到人們面前,讓大家知道抵抗的意志和行動不是一天造成的。
閱讀更多
《我不是倖存者》:在納粹集中營出生的媽媽和女兒的和解之旅

經歷過納粹大屠殺的被害人後代回憶起自己那不平凡的童年,笑容背後或許有委屈、有壓抑,有無助、有憤怒,有不被愛、被拒絕的孤獨。對母親和所有倖存者朋友而言,她們擔心大屠殺可能會再發生,就如同在台灣曾親身歷經白色恐怖的當事人,在特定政黨執政時,也經常再度被恐懼包圍。
閱讀更多

【影評】喀布爾之燕:放下那雙扔石頭的手 

這個故事始於一場石刑,牢頭阿提喀機械式地帶著即將受到石刑的女死囚走向刑場,而另一位男主角默參路過、停下,並在群眾鼓譟聲中「不知不覺」地參與了這場行刑秀。《喀布爾之燕》講述在戰爭持續不斷、塔利班掌權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兩對夫妻因死刑而相遇,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中各自掙扎的悲劇。
閱讀更多

在捷運上尋找「信福」

《流氓王信福》在台北捷運車廂刊登了!

張捐芬撰寫的《流氓王信福》一書獲得2022年金典獎,今年三月底至六月,在台北捷運車廂內將可以看到《流氓王信福》書中的段落。王信福救援大隊邀請大家搭捷運時不要在低頭滑手機了,趕快抬頭尋找車門旁的

不只是一個司法個案,而是與台灣的戒嚴、流氓管訓深深嵌合在一起,是一段幾乎被遺忘的臺灣史。對大多數人而言,戒嚴已經結束,但是對王信福而言,戒嚴時代侵犯人權的流氓管訓制度,改變了他的一生。一起沒有涉案證據的案件,讓他以死刑犯的身分在台南看守所中,已經生活超過十年。今年滿七十歲的王信福是目前最高齡的死刑犯,藉由他的遭遇,讓我們重新認識歷史、認識死刑的不公平。

歡迎大家搭捷運時尋找《流氓王信福》,將看板拍照後分享於社群媒體,並tag王信福的粉專、活動頁、IG,讓更多人知道!

#流氓王信福 #審判王信福 #尋找北捷王信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