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悲歌:甜蜜與沉重的枷鎖

2022年7月31日
廢話電子報152期

當發生殺子後自殺不成的案件,每每會有公眾討論「明明可以求助,為什麼要殺孩子?」、「要死自己死,不要帶著孩子!」或者被投以性別刻板印象的眼光「軟爛男悶死兩子」、「狠心母勒斃子女」展現出社會對親職與親子關係的期待。然而,殺子案件為什麼會發生?在案件發生之後,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如何改善社會中照顧者的處境?在鄭文通李宏基陳宏嘉案之後,期許在未來相似的悲劇能不再發生。

本期廢話電子報收錄吳若妤個案故事,理解一個人不只是案件發生當下的樣貌;並記錄「單親媽媽勒斃雙子案,判決之後」座談會中律師與專家們從司法、性別、社福觀點的分析;最後,本次的怕死異語,我們也訪談到國小老師翁麗淑與黃致豪律師共同交流、分享親職的酸甜苦辣,以及他們如何看待殺子後自殺的案件。


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支持我們
吳若妤:不是不求救,而是沒有「家」可以求救

在一個和家人爭吵的晚上後,若妤對生活徹底失去動力,絕望地整理行李、帶著兩個小孩離開這個不再是家的租屋處。在汽車旅館裡,若妤將安眠藥加在果凍裡餵兩個小孩吃下,趁他們昏睡之際,用童軍繩結束孩子們的生命。隨後,若妤也吞食了大量的安眠藥、抗憂鬱等藥物,想要到另一個世界陪伴自己的孩子。
閱讀更多
單親媽媽勒斃雙子案,判決之後— 司法、性別、社福政策觀點座談會側記(上)

一年多前,吳姓單親媽媽勒斃子女案遭一審法官判處死刑,引起許多報導和評論;今年3月,案件隨著最高法院判決以無期徒刑定讞而告一段落。過去廢死聯盟也曾接觸鄭文通案、李宏基案,類似案件總是一再提醒著,我們身處的社會裡,要在經濟的負擔、育兒的壓力、家庭的照料之間取得平衡,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本次座談會,邀集承辦案件的律師團、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分別從司法、性別、社福政策等觀點,盤點本案突顯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閱讀更多
單親媽媽勒斃雙子案,判決之後— 司法、性別、社福政策觀點座談會側記(下)

吳若妤案其實就是貧窮與密集母職交互作用的結果,社會期待每位母親燃燒自己去照顧孩子,當她不符合期待,就會獲得「不盡責」的怪罪,然而照顧者也是人,兒童人權與照顧者的人權也並非二元對立。吳若妤案給社會的警示不只是公共照顧服務建置的問題,也關乎勞動市場的制度設計、以及國家的社會安全制度。
閱讀更多
【怕死異語】打破親職的想像:黃致豪X翁麗淑

近年來,殺子後自殺的案件屢見不鮮,今年年初也曾發生一起軍人殺子後自殺的案例,軍人送醫後仍不治。沒有人知道是否因為他自殺成功才沒有受到輿論撻伐,這些案件卻隨著時間逐漸淡化。幼小生命的逝去讓人心疼,而真正面臨育兒困境的家庭數量,恐怕遠遠不止浮上新聞版面的案件。本次廢話電子報訪談國小老師翁麗淑與黃致豪律師,從他們的親職與各自的專業出發,和大家分享他們對於這些案件的想法感受。

閱讀更多

廢除死刑施工中...

廢死聯盟從成立至今,接觸過將近150位的重大刑案當事人,其中有一半左右的當事人是死刑犯。社會大眾腦海中的死刑犯樣貌,主要是來自犯罪當下的媒體報導,但這些人到底如何變成死刑犯?為什麼犯罪?人生經歷過什麼?在監所中的處遇?現在的他們還是當初犯罪時的自己嗎?如果有可能重新來過最想要改變什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