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酷刑歸零

2022年6月30日
廢話電子報151期

聯合國大會訂定每年的6月26日為「支持酷刑受害者國際日」,紀念《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的通過與生效,同時象徵著人們對於生命與自由權利的絕對尊重,更不願再見到國家以權力迫使人民服從的處境。

多數人對於「酷刑」感到陌生,認為那是古代才會發生的事情,或以為現在已經不可能有酷刑。實際上,酷刑(或不當對待、刑求)不僅可能發生在偵訊室、監獄,甚至可能出現在收容所、醫療機構、校園等場所。死刑剝奪性命,本身就是殘酷的刑罰,長期監禁和等待執行也是對身心折磨的酷刑。廢死聯盟救援的冤案中,不乏依據刑求得來的自白被判死刑的案件;而長期監禁於不良的監所環境,也可能導致「待死現象」。

本期廢話電子報為大家帶來「台灣還有酷刑?反酷刑的未竟之路」三場主題講座內容摘要,希望讀者能對酷刑有更多理解。怕死異語單元訪談到重獲自由的人權工作者李明哲和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對比中國監獄的情況與台灣死刑犯的監所處遇,交流彼此對於獨裁政權與死刑的看法。此外,國小老師翁麗淑從「為什麼要幫一個「十惡不赦」的死刑犯著書立論?」的角度,和大家談談《流氓王信福》這本書。最後,我們試圖從王秉華的故事靠近他的日常,理解一個人為何走向失控。


圖:《世界人權宣言》第五條:任何人不容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不人道或侮慢之待遇或處罰。(創作者 Justina Job on posterfortomorrow

支持我們
台灣還有酷刑?
反酷刑的未竟之路
626反酷刑日系列講座紀實

2022年是《禁止酷刑公約》生效第25年,數個人權團體選在國際反酷刑日的這天,共同舉辦系列講座,針對「酷刑」、「酷刑而得之證據及其證據能力」、「死刑與酷刑」、「兩公約審查結論性意見之酷刑見解」、「酷刑之政治目的」和「國家酷刑防範機制與國家人權委員會之角色」,從個案、制度與法規政策等層面,討論酷刑受害者的救濟與酷刑防免等未竟之業,並進一步聚焦協心戮力的方向。
閱讀更多
【怕死異語】
李明哲X林欣怡:從中國政治犯到台灣死刑犯

五年牢獄時光為李明哲帶來的,不只是作為政治犯被關押的深刻經驗,還有獄中極差的生活條件導致過敏、狂流鼻水的症狀。李明哲調侃自己是在中國監獄做田野調查的人權工作者,在這次的訪談中,我們透過他的轉述進一步認識中國的監所處境,也經由和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的對談,對照台灣監所環境及死刑犯的處境。
閱讀更多
《流氓王信福》
為什麼要幫一個「十惡不赦」的死刑犯著書立論?

從事廢死的倡議運動,總是會被問「為什麼支持廢除死刑?」對我來說,這個答案就只有一個——「我反對國家暴力」。你以為的「國家暴力」是什麼? 是白色恐怖時代裡任意將異議份子抓起來?還是大肆地禁歌、禁書?;又或者是在上位者輕易大筆一揮直接寫下「死刑可也」?
閱讀更多
王秉華: 情緒失重的自由落體

面對把王秉華關起來的幾十年間,社會上不會因此沒有其他的傷人事件;面對下一個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的人出現時,我們怎麼避免傷害重演;也面對若王秉華真的有出獄的那一天,我們是不是已經創造了一個更穩健、更懂得包容的社會,讓更多狂躁的情緒得以安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