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廢話電子報139期
近幾年,「殺子後自殺」的案件時有所聞,自殺不成的被告可能因為殺害了自己的兒女被判處死刑。在長工時、高昂的托育價格背後,有些孩子永遠沒有機會長大,也有一些大人可能永遠無從被理解。
本期廢話電子報透過「廢死星期四:親職沒有假期?從家內殺子談起」、「讀字破浪公民書展:死刑如何重量?」兩場講座詳實的記錄,分別探討「殺子後自殺者」在走向絕路前可能遭遇的困境,也從如何教育孩子的視角來談規訓與死刑的關聯,長期不被理解可能如何造就社會的悲劇。此外,廢話電子報進一步訪問了幾位律師與兒少專家,深入探討「殺子後自殺」在國內的成因,育兒的責任不應只落在父母身上,更是整體社會的責任。最後,我們透過蘇怡安律師的分享,認識何謂「就死能力」以及美國幾個重要案例,了解「就死能力」對於死刑犯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假如我們同意,所有的孩子都是「國家的幼苗」,那麼國家也有相應的責任,盡全力去撐起一個不以暴力為循環,且沒有死刑的安全社會。
繪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