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電子報130期》2020/09/29 在《監獄行刑法》、《羈押法》修法後,死刑犯的生活是否產生了變化?討論死刑犯的處遇,甚至迫於體制而必須討論「死刑如何執行」的同時,政府不應想著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一條生命;而應想到的是目前所討論的任何一個決定,將如何影響不只一個人的一生。對於日日處於看守所中的死刑犯而言,日常是無盡的空白,活著但卻不是生活著。舉凡會面時間、送會客菜的次數等,對多數人而言簡單的日常,對死刑犯來說卻是空白中的一點斑斕色彩,甚至是維持一點生存的動力。這些確實影響社會中不被看見的人們的法條,真的有讓收容人的處遇「變好」嗎?而《國民法官法》通過,也將在未來幾年上路,法庭又會有什麼改變? 本期電子報收錄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針對上述修法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討論與觀察,也有實習生從自身與死刑犯同學相處經驗出發,談談修法前後在實務上可能的感受。此外,我們也訪問到長期推廣台語文的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與不只推廣台語文也鑽研文學、哲學領域的夏途島,對談關於台語如何談生與死?又能如何理解台語文運動與廢死運動?還有來自《我的兒子是死刑犯》觀影者投稿心得,以及【廢死星期四】7262天的等待,謝志宏終獲清白側記。 2020年有許多轉瞬而逝的生命讓人感到無常與必須把握當下,也許「把握當下」的意涵本身,就已經打造了未來。 圖/閔柏陵(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 文/吳奕靜(電子報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