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之後,爸爸沒有回家。爸爸做錯事,國家帶走他。家不成家,但他還是我的爸爸。有誰能告訴我,該怎麼面對爸爸做錯事,被國家殺掉?
夏天已經來了,城市被午後雷陣雨徹底沖洗。當雨大到模糊視線之際,沒有人聽見槍響。獄所刑場裡,正在「依法執行死刑」。
國家殺了人,用生命作為刑罰,告慰了受害者的在天之靈。一道道公文是催命符,滿滿寫著殺人償命。國家系統縝密殺人,死刑懲罰了犯罪的人,沒有人看見,死刑還懲罰了誰?
今(2019)年,世界反死刑日的主題是「兒童:看不見的死刑受害者」;這期電子報,我們想跟大家談談死刑犯的子女。我們邀請大家一起想一想,這些孩子將如何成長?
兒童本該是被保護的對象,但是死刑犯的孩子,沒有權利阻止國家帶走他們那犯罪的父親或母親。廢死聯盟法務主任林慈偉的文章,從兒童權利公約的角度去談死囚子女所遭受的權利侵害;從事廢除死刑推動工作二十載,接觸無數死刑犯的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則親身分享她與加害者家屬曾經的互動經歷。
當法律的學徒們漸漸能把「犯罪行為人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而非孤立的犯罪人」這句話琅琅上口時,我們什麼時候能真正看見這麼一個「社會人」的背後,有多少活著的、無辜的、沒有犯錯的子女、雙親、手足,他們正一輩子承受著死刑的懲罰?
廢話電子報主編 王佩淇
|